最近不少大朋友小朋友被支原体、流感等折磨的叫苦不迭,中医上讲,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弱则百病生,那么有没有一些不吃药打针的方法,就能提高人体的正气,使外邪不可干呢?下面,小编给您介绍一种中医特色理疗技术,督灸。
督灸是中医的一种传统外治方法,又称长蛇灸、龙骨灸。《奇经八脉考》:“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因阴经与阳经通过经别相交接,所以督脉可以通过调节阳经来调节全身的经络。督灸的治疗区内包含了大椎至腰俞及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而输注五脏六腑之气的背腧穴皆分布于上。故督灸循经感传,激发脏腑经络之气,有振奋阳气,达到祛病、防病、改善体质的作用。
督灸被誉为“灸中之王”,因其刺激面积广,艾绒多,火力足,温通力强,结合了经络、腧穴、生姜、艾灸、中药等多种因素的优势,具有操作时间短,疗效可靠和安全无副作用的优点,深受临床广大患者的好评。
那么督灸可以用于哪些病症呢?
(1)寒证:支气管哮喘、反复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以及风湿类关节炎等骨关节系统疾病;
(2)虚证: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证、慢性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3)瘀证:女性怕冷、手脚冰凉、痛经以及黄褐斑、雀斑、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慢性盆腔炎等属瘀寒证者;
(4)保健:调节免疫、增强体质,体虚易感冒、亚健康状态,疲劳综合征;
督灸有哪些禁忌证?
(1)哺乳期或经期的女性患者,孕妇;
(2)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出血性疾病及精神病、过敏体质者;
(3)严重关节畸形活动不利的患者;
(4)施灸部位皮肤破损者。
督灸什么时候做合适呢?
《黄帝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养生观念,冬至之后,宜可以适当补阳,因此,在三伏、三九、二分二至、四立等节气督灸尤佳。
督灸的操作流程:(如下图)
1.选择体位:患者裸露背部皮肤俯卧于治疗床上。
2.选择区域:取大椎穴至腰俞穴及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
3.撒督灸粉。
4.铺桑皮纸、治疗巾、防火毯。
5.铺姜蓉:把姜蓉铺在防火网上,塑形成厚度3-5厘米,宽8-10厘米。
6.放置适量艾绒,点燃,共两轮,注意防止烫伤,时间大概为40-60分钟。
7.撤去姜蓉。
8.观察施灸部位皮肤,用干毛巾轻轻擦去药粉及艾灰。


注意事项:
1.督灸前后宜清淡饮食,忌食生冷、海鲜、酒、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2.督灸后避免受凉,施灸完2小时内,不用冷水洗手、洗脸。施灸后全身毛孔打开,易受寒凉,24小时内不宜洗澡,不宜用空调电扇直吹。
3.督灸后,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督灸疗法每周一次,6次为一个疗程。
小结:
督灸,是中医外治的一种经典疗法,其雏形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经晋代葛洪及现代众医家继承发展,终成人体补阳,开经之最,其结合了经络、腧穴、生姜、艾灸、中药多种因素的优势,热力叠加、重在温通,调节整体、兼顾局部,达到了温补督脉、平衡阴阳、外御病邪等功效。相信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灸中之皇”督灸,定能造福更多民众!(文/肿瘤一区 苏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