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脊髓损伤患者应重视轮椅训练

脊髓损伤在康复科属于常见病,康复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也非常成熟,但是大多数康复参与者都会忽略一点,那就是轮椅训练。

很多人认为,轮椅只是病人转移的工具,会操作就行,放在医院康复科专门来训练,觉得不划算,想集中精力做身体上的康复,其实这是脊髓损伤康复的错误认识。每次治疗只需抽出10分钟进行轮椅训练,慢慢地就能熟练掌握轮椅操作了。

轮椅训练对脊髓损伤病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可以提高患者独立性,提升生活质量。其次能够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避免长期坐着而出现心肺功能下降和肌肉萎缩等问题。最后还可以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脊髓损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和风险,轮椅训练,患者可以学习掌握安全技巧,减少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那脊髓损伤的轮椅训练都需要训练哪些内容呢?

首先是转移训练,包括从轮椅到床和床到轮椅的转移、从轮椅到坐便器的转移及从地面到轮椅的转移。

1、轮椅到床的转移(以直角转移为例):轮椅与床成直角,间距约30厘米,刹闸,将两手置于一膝上,通过屈肘动作,将下肢抬起放到床上,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下肢放到床上,打开手刹,向前推动轮椅,使轮椅紧贴床缘,再刹闸,双手扶住扶手向上支撑身体,同时向前移动到床上。

2、床到轮椅的转移(以直角转移为例):轮椅紧贴床缘刹闸,双手支撑床面向后方移动,使后背正对轮椅方向,双手扶住轮椅扶手,然后支撑起身体,用力向后坐入轮椅,打开手刹,向后驱动轮椅,与床间距约30厘米,刹闸,前屈躯干将双下肢放在脚踏板上。

3、轮椅到坐便器的转移(以右侧转移为例):轮椅与坐便器成30度夹角,刹闸,收起脚踏板,右手支撑坐便器,左手支撑轮椅扶手,同时支撑起躯干并向前、向右侧方移动到坐便器上,完成转移。

4、地面到轮椅的转移(以前方转移为例):双上肢支撑地面,调整身体至背对轮椅坐地,双手支撑轮椅脚踏板上部横杆,同时用力提起臀部,待身体上升至最大高度,如仍不能坐在坐垫上,需身体重心后移向后躺下,顺势双手支撑在轮椅扶手上,支撑并提起整个身体,向后用力坐在轮椅上,调整坐姿,完成转移。

其次是轮椅上的功能训练,包括减压训练、前倾训练及侧方取物训练。

1、减压训练:双手支撑轮椅扶手,同时用力支撑起身体,或单侧上肢支撑轮椅扶手,对侧臀部抬起,完成减压动作。

2、前倾训练;双肘支撑在扶手上,身体向前倾斜,或双手支撑在大腿上,身体向前倾斜,一手勾住同侧扶手,另一支手向前下摸到脚。

3、侧方取物训练(以左侧取物为例):轮椅左侧靠近目标物品,右手勾住右侧扶手,身体从左侧扶手上面伸出拾物,通过右肘屈曲把身体拉回,恢复直立座位。

再次就是轮椅驱动训练,包括平地及斜坡的上下转弯训练、后跌坐起训练、后轮平衡行走和转弯训练、过门槛及上下台阶训练、侧方“跳跃”训练等等。

4、驱动和转弯训练:选择平地或斜坡路面,双手紧握手轮,向前驱动轮椅,一手固定手轮,对侧手向前驱动轮椅,完成侧向转弯动作。

5、后跌训练:轮椅后方放置一软垫,辅助病人向后方跌倒,当轮椅倒地时,扭转头部和一只手迅速抓住同侧轮子,另一只手迅速抓住对侧扶手,避免头部着地。

6、后轮平衡和转弯训练:治疗师前后脚分开站在轮椅后方,把轮椅前轮翘起离地,置于平衡位,当轮椅向后失去平衡时,患者要把后轮向后转动,当轮椅向前失去平衡时,患者要把后轮向前转动,治疗师全程保护。在后轮平衡的基础上,一手固定,另一手驱动,或一手向前驱动,另一手向后驱动,完成后轮平衡的转弯训练。

7、过门槛训练:轮椅正对门槛或训练用障碍物,高度10厘米左右,利用后轮平衡技术将前轮翘起离地,同时向前驱动轮椅,使前轮跨过门槛,然后轻轻放下前轮,身体尽量前倾,轮椅稍向后倒退,再迅速向前驱动轮椅,使后轮也越过门槛。

8、侧方“跳跃”训练:拉紧双侧手闸,身体前倾,离开轮椅靠背,双手握住轮椅手轮最高点,并支撑起臀部,在臀部落到座位之前,双手迅速向上并向侧方提起轮椅,完成侧方“跳跃”训练。

四肢瘫的病人应根据损伤阶段的不同适当选择轮椅训练内容或加以改进再去训练,而胸及以下阶段脊髓损伤引起的截瘫病人都应该熟练掌握轮椅训练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以轮椅为工具,让轮椅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出院以后真正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家人!(文/张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