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颈椎病患者明显增多,往往还伴随手麻、头晕目眩,可能很多人就纳闷了,为什么天冷了颈椎病就会增多?为什么会出现手麻头晕?要怎么去预防养护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人体血管收缩加大,往往会导致气血凝滞不通,无法供给筋骨肌肉足够的养分,导致筋骨肌肉失于营养而挛缩,而颈椎又常常暴露于空气中,无衣物遮盖,受寒邪侵袭最重,往往会导致颈部的肌肉与血管挛缩,而控制我们手臂感觉的神经叫“臂丛神经”,是从颈椎的椎间隙发出的,这些神经往往会在颈部肌肉中穿行,而颈部肌肉挛缩后会压迫这些神经,而出现手麻的感觉。另外经过颈椎往头部供血的有一对血管叫椎动脉,当其受压挛缩后会导致头部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目眩。
冬季该如何养护颈椎?
1.要做到 早睡晚起,睡眠充足,熬夜伤神会导致气血亏耗!
2.太过剧烈的运动不做,大汗淋漓会导致阳气外泄,这时寒气会经毛孔进入体内而引起颈椎不适;选择有氧运动的慢走慢跑,做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出汗后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
3.调节情绪,多做一些解压和放松心情的事情,遇到烦心事可做深呼吸10次,自我释放压力。
4.在寒冷的室外不宜超过半个小时,尤其是夜晚,外出注意增添衣物,最好用围巾围脖护住颈椎防止受寒受凉。如果需要运动的话最好选择温暖的室内场所,不去离湖河近的地方活动,因为水本身就寒湿,容易侵害肌肉。
5.日常平躺时枕头不易过高或者过低,枕头的高度最好是自己竖着握拳的一拳高度。日常持续低头不要超过20分钟,走路时不低头,抬头挺胸,避免半躺半坐,做到坐直躺平,这样可减少颈椎的压力。
6.因为工作需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的话那就每天练习米字操,缓慢运动,10秒1个周期。10个一组,早晚各一组! 每天还可以做少林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需单举”,左右各举10次、或者易筋经十二式中的“摘星换斗式”10次,虽然不是专门的颈椎保健方法,但是坚持练习有助于颈部肌肉放松。
7.在家可以用点按风池穴、风府穴、百会穴、颈椎华佗夹脊穴等,经常点按对颈椎病症状有缓解作用。还可以让家人用回旋灸的方法对上述穴位进行施灸,以达到散寒的作用。(回旋灸操作:将艾条点燃端先在选定的穴位区域患部熏灸测试,至局部有灼热感时,即在此距离作平行往复回旋施灸,每穴灸5分钟。视病灶范围,尚可延长灸治时间。以局部潮红为度。)
8.饮食宜温补清淡,肉类以牛羊肉等红肉为主,做法以汤类为佳,推荐:
①生姜大枣牛肉汤:调节脾胃功能。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水牛肉或者黄牛肉。相比较而言,黄牛肉补气血、强筋骨的作用更强,非常适合有中老年人,平时有体虚乏力等气虚症状的人也可以多吃黄牛肉。
食材:鲜牛肉200克、大枣10个、生姜3片、青葱2根、调味料适量。
做法:大枣用冷水浸泡15分钟,洗净备用;锅里加两碗冷水,煮至约60度时,加入红枣烧开;文火煮15分钟后,加入生姜片、鲜牛肉;汤烧开后,加入青葱、调味料即成。
②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甘温,冬季温补最宜;生姜辛微温,使羊肉当归补而不滞。暖宫的当归,发汗的生姜,和增热的羊肉,喝下去脸色不再惨白,手脚也不再冰冷了。另外,这道汤还可酌加生黄芪、党参、陈皮、山药、白术等药材,黄芪补气益肺、党参补气生津、陈皮健脾理气、山药健脾补脾阴、白术健脾补脾气,都可酌情添加少许。
食材:羊肉500克、当归20克、生姜30克、黄酒适量、食盐适量(生黄芪、党参、陈皮、山药、白术等视情况添加少许)。
做法:当归洗净后用清水浸软切片,生姜也洗净切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或者先用冷水煮羊肉,放入料酒、姜、葱,将羊肉煮去血水洗净切片备用);将所有食材放入砂锅,随个人口味加足量的黄酒,再加清水盖过食材,旺火烧沸;水沸后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大概2小时左右),再加入食盐等调味品即可。
总之,冬季养护颈椎要从多方面入手,即要注意整体的防护,又要注意局部颈椎的防护,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效果才能更好!(文/徐冬康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骨病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