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被妖魔化的胰岛素

患糖尿病的患者,在大夫建议胰岛素治疗的时候,总是会说“胰岛素有依赖性”“打上胰岛素就没办法停药”“胰岛素太可怕了”“胰岛素减少寿命”等等,总之就是胰岛素各种不好,对胰岛素万分抵触。

事实上临床上常见的2型糖尿病,最开始是发生胰岛素抵抗,临床上症状较为隐匿,这时候常规监测血糖很关键,而后出现胰岛素分泌减少,出现1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而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反而消瘦。

这些症状取决于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作为体内几乎唯一的“合成激素”,对三大营养物质影响重大。首先胰岛素不仅仅能降低血糖,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即使血糖的去路增加而来源减少,于是血糖降低。而且胰岛素还能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抑制脂肪的分解,糖尿病患者大多伴有高血脂。对蛋白质则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阻止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是实现人体功能结构,蛋白质的丢失,后果不言而喻。胰岛素还可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可促进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

基于上述胰岛素的作用,可以形象的把胰岛素比喻成发动机,正常的发动机可以充分利用燃油从而动力十足,而不良的发动机(糖尿病患者)利用燃油的能力就差,动力就不足。对应在人身上,人就会乏力,没精神,因为再高的血糖,没了胰岛素,全身的细胞利用不了,处于相对饥饿的状态,吃进去的营养,机体无法利用,血糖越来越高,形成恶性循环。

时间长了,机体利用不了血糖,就开始分解体内的大量脂肪提供能量,产生大量酮体,这就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血糖升高出现渗透性利尿,大量液体丢失,患者极度口渴,但是喝的水都尿出去了,严重的出现糖尿病高渗状态。长期的血糖升高(“糖毒性”)损害全身各处血管、神经、视网膜,从而出现心、脑、肾、眼、神经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生活质量。

综上,胰岛素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在缺乏的情况下合理用药对人体意义重大,通俗讲就是“缺啥补啥”。下边是胰岛素的适应证:首先是1型糖尿病,这类患者大多年轻,体内无胰岛素分泌,可快速进展为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无商量余地。其次已确诊的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3个月,血糖仍不达标的;出现体重明显下降的;围手术期、妊娠期、合并感染的;住院期间血糖持续≥10mmol/L的。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新诊断的较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患者大多是饮食极度不合理伴有明显的代谢综合征,这类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有相当大的比例逆转糖尿病,说白了就是根治,有区别于以往对糖尿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认识。

而且从经济角度来看,目前很多胰岛素普遍降价,相对口服药已经具备了经济上的优势,还不会出现口服药明显的不良反应,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胃肠道得刺激,磺脲类低血糖的危险等。

总之,糖尿病早期较为隐匿,通过监测发现,晚期症状明显,需要胰岛素治疗就用胰岛素治疗,经济、安全、疗效好、机体收益最大。

最后就是患有糖尿病,用药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才是目的。我们通过改善饮食,运动以及药物,这三个手段,将血糖控制达标,从而防治并发症的出现,这是糖尿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文/庞云飞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迎宾路院区心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