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疱疹性咽峡炎流行季,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最近儿科门诊就诊的很多家长还没等坐下来就着急的说:“大夫,孩子反复高热不退,吃不下去饭,该怎么办?”。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孩子患的是疱疹性咽峡炎。那么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呢?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该病传染性较强,有自限性。

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为主,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发病率较高。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

发病年龄:多发生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小婴儿因口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

发病时长:一般1周左右痊愈,预后良好

主要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迅速,多以突发高热开始,体温可达38~40℃,一般持续1~2天,严重者可能出现惊厥。典型症状主要是口腔咽峡部疱疹,初起表现为咽部充血,进而咽峡部的粘膜上出现散在的灰白色疱疹,1-2天后疱疹破溃形成溃疡。孩子在此期间可因咽痛者影响进食。

典型的疱疹性咽峡炎病程一般分为四个病程:

疱疹性咽峡炎VS手足口病的区别:

很多家长容易混淆两者,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别,可以从下面一张表进行识别。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如何护理?

01 隔离,切断传播途径:

①对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②患儿应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1周;

③家长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④家中有其它小孩的应及时隔离,避免过多接触。

02 退热处理:

患儿体温达到38.5℃以上,伴有明显不适时需降温治疗,除进行物理降温外,也可给予退热药物进行降温。常用退热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需要注意的是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6小时,24小时不超过4次。如果患儿发生高热惊厥时,要及时送医。

03 饮食:

①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鼓励患儿喝水,可少量多次进食;

②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口腔会出现疱疹、破溃的症状,在饮食方面尽量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及过冷过热的食物,选择柔软、易于咽下的食物,如软糊状食物、汤、果泥和酸奶等。避免吃坚硬、粗糙或刺激性的食物,以防止刮伤或刺激口腔溃疡。

特别提醒

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1、发热持续超过3-5天,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2、口腔疱疹或咽痛持续5天而没有改善;

3、孩子无法摄入任何液体,超过6-8小时没有小便;

4、孩子频繁呕吐,出现头痛、颈部僵硬、视力模糊或抽搐;

5、孩子精神状态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或者表现为烦躁不安、难以安抚,即使体温正常;

6、孩子呼吸困难、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呈青紫色。

河南省中医院儿科诊治疱疹性咽峡炎具有独特优势,对于口服药物困难的孩子,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理论指导,发挥中医药优势,采用如中药熏洗、穴位贴敷、刮痧疗法、小儿推拿等,大大减少了患儿的痛苦,为患儿及家长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案,赢得了广泛赞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文/程静凯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