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艾灸后上火是怎么回事?

小明平素偏寒湿体质,日常喜欢艾灸,不管是感冒,还是腹泻、胃痛,又或者闲来无事,都喜欢艾灸一下,每次大概30分钟~1个小时左右,感觉这样能让自己更健康。但他一次受寒感冒,出现咳嗽时,艾灸合谷穴、鱼际穴后马上便上火了,出现口干、口渴、口腔溃疡,喝了很多水也还是不缓解。这是怎么回事呢?

正常来说艾灸四肢末端穴位不会出现上火症状,而小明出现了上火,什么原因呢?

1. 经络不通,合谷在手阳明大肠经上,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艾灸合谷穴,面部会出现温热,若头面经络不通,火热聚集面部,艾灸的温热不能循经而散,因而出现上火。

2. 与肺气不降有关。艾灸鱼际穴和合谷穴,两经分属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两经相表里,艾灸后部分温热用于抗外寒,部分温肺,通过肺气输布周身。若肺气不降,温热聚集上焦,且火性趋上,所以小明出现上火。

3. 足之三阳经有关。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阳经气不利也会出现上火的症状。首先是足阳明胃经,肺气下降依赖于胃气下降,若中焦不通,胃气不降,则上焦之火不能下行下焦,导致头面部上火。这种情况大多属于吃寒饮冷,脾胃受损,胃阳减弱,腐化食物功能也减弱,胃气受阻,导致胃气不能正常通降。再者足少阳胆经,若经常生气,心情郁闷,肝经条达不畅,阻遏气机运行,导致胆火不降,也会出现上火。最后是足太阳膀胱经,其循性于人体背部,有调节人体脏腑的功能。若外受寒邪,经气不利,人体脏腑气机失调,也会导致上火。

对于以上情况该怎么办呢?首先应正确辨证,对于肺胃之气不降引起上火者,应调理脾胃。平时应注意少食生冷及瓜果。脾胃功能差者应请专业医师调理治疗。对于肝胆经不利者此时需要对胆经进行刮痧治疗,服用疏肝之药物,如芍药,柴胡等。若太阳经气不利,在辨证治疗下,可服用桂枝汤、麻黄汤之类药物。

小明艾灸后出现的口渴、口干、口腔溃疡,应如何解决?一是艾灸后及时补水;二是建议小明进行中药调理。脾开窍于口,小明出现口渴、口干、口腔溃疡,与脾胃功能有关。若中焦有湿,经络不通,阻遏气机,阳气不降,地气不升,水火不能共济,虚火上炎出现口腔溃疡。此时建议小明找专业的医生进行中药调理治疗。

小明艾灸合谷、鱼际等穴位会上火,但关元、天枢却不会,这是怎么回事?现在人们对于平时饮食大多没有禁忌,喝冷饮,吃凉食,吃水果,导致脾胃有寒湿之证。黄元御也曾说,“辛金化湿者,十之八九,戊土化燥者,百不二三。”“及其病也,胃阳衰而脾阴旺,十人之中,湿居八九而不止也。”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脾胃多多少少有点寒湿之证。关元、天枢均在腹部,天枢穴属胃经,而胃喜燥恶湿,故艾灸天枢穴不会上火。而关元穴在任脉上,任脉为“阴脉之海”,主人体一身之阴,故而艾灸也不会上火。

平时在家艾灸时注意那些呢?对于火热体质者也不宜艾灸,本就属于阳性体质者,艾灸后无异于火上加油,会出现上火症状。对于湿热体质者,不宜用艾灸,临床多以清热利湿等对症治疗。

艾灸应尽量在白天进行,中午最佳。中午阳气最盛,此时艾灸更有利于阳气升发。尽量不要在晚上艾灸,晚上阳收阴长,此时艾灸容易激发阳气,阳不入阴,容易引起失眠,也会导致上火。同时艾灸时应注意艾灰脱落烫伤皮肤。对于有热证患者不宜艾灸。饥饿及饱食、饮酒后不宜艾灸。妊娠妇女如需艾灸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艾灸。小明受寒感冒咳嗽除了取合谷和鱼际穴外,还可取关元穴、足三里穴,艾灸穴位时,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即可。

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有寒证者可艾灸,因此阳虚和阴盛者适宜艾灸。对于适宜艾灸但易上火人群来说,怎么办呢?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是这样做的:一是艾灸时可同时艾灸涌泉穴,引火下行防止上火。二是可在艾灸时口中含服玄参片,玄参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的功效。三是艾灸后喝适量的淡盐水,100ml的水加入0.9g 的盐,咸入肾,肾主水,水克火,故而不易上火。四是艾灸时选穴方法和艾灸时长:人体站立,双上肢下垂,选取平脐以下穴位,每次选取1-2个穴位即可。艾灸时长可随年龄灸,对于30岁以下者在医师指导下艾灸,30岁以上者随年龄增长增加时长,如35岁者艾灸35分钟,60岁者艾灸60分钟,依此法定艾灸时长。(文/吕沛宛 姚普琪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