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端午佳节,糖友们可以享用美味的粽子吗?

“粽”情端午,食“粽”有道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粽子制作是以糯米作为原材料,《本草经疏》记载:“糯米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糯米性温味甘,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但对于大部分糖友而言,十分担心吃了之后血糖波动异常,那么是否就只能眼馋别人吃粽子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糖友们也可以和平常人一样享用美味的粽子,但是首先要牢记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是:控制总热量。下面就告诉您几个小妙招,吃粽子血糖也能保持稳定。

血糖稳定再吃粽子

血糖控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适量吃是可以的,一般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100g的粽子,糖尿病患者可吃一个或者大半个。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暂且不提倡食用粽子,一不小心导致血糖飙升,长期控糖的努力就白费了。

能吃粽子的血糖要求:①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②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mmol/L;③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0%。但对于部分高龄(>80岁)老年人,控制指标可以适当放宽一些。

自制粗粮粽子对血糖影响小

如果有条件,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自己包粽子,个头可以包的小一点。自制粽子食材可以根据自己血糖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可以适当的给粽子当中添加一些粗粮如荞麦、糙米、燕麦米等,粽子添加粗粮后升糖指数就会降低很多,粗粮膳食纤维丰富,能缓解血糖上升;栗子、薯类能提供天然甜味,即使不添加糖,口感也很好。自制粗粮粽子建议粗粮和糯米按照1:1或1:2的比例制作,既可以保持粽子的口感,也做到了“粗细搭配”的原则。

食用粽子速度要掌握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吃粽子时尽量慢一些,吃的越快,餐后血糖会升的越高,细嚼慢咽可以延缓血糖的升高。

吃粽子一定要搭配蔬菜、讲究时间

一般食用一个重100g的粽子就相当于吃了一碗米饭,所以吃粽子最合适的时间是早餐或午餐时,此时将粽子当作主食食用,便于总热量的控制,同时还可以搭配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热量的吸收,防止血糖快速升高,它还可以增加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晚上肠道蠕动较慢,消化液分泌少,食用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建议晚餐食用。

食用粽子后适当运动并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不管是在食用完粽子后,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加强锻炼。建议糖尿病患者吃粽子后适当增加运动,比如来个舒缓的“饭后百步走”,或者在家里做一些简单家务拖拖地、洗洗碗等,这样有助于减缓血糖上升。

不同人对同一种食物的反应不同,建议患者食用粽子2小时后要监测血糖,以了解粽子对自身血糖的影响结果,一般以餐后两小时血糖≤10.0mmol/L为宜。如果出现恶心、头晕、心慌、乏力等不适现象,要及时就医。

总之,糖尿病人能不能吃粽子,最主要的是自身的血糖说了算!因此,在吃完粽子后,一定要记得监测餐后血糖水平哦!

端午节,送安康,平平安安最重要!(文/姚玉红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