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中医妙招化解“姨妈痛”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了命。殊不知“大姨妈”来时候的疼痛也是痛的死去活来,毫不逊色。严重时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 常常需要口服止痛药来止痛。每年临近高考,总会有人打电话,询问吃什么药可以避免“大姨妈”和高考撞车。是药三分毒,药物难免会有一些副作用。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用中医的方法来化解“姨妈痛”。它绿色,安全,疗效显著。

“姨妈痛”也即是我们常说的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伴腰骶酸痛,甚至剧痛晕厥,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的疾病。痛经是临床常见病,亦称“经行腹痛”。痛经多见于月经初期,常伴有头晕、腰酸、恶心、腹泻等症状。痛经严重者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等。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初潮时即有下腹部疼痛史;继发性痛经是指月经初潮时无痛经症状,以后起病。

原发性痛经除与体质虚弱精神紧张,痛阈较低等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外,常见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前屈或后倾等位置异常和宫颈狭窄及内分泌失调;继发性痛经多有内生殖器官病变,住往由于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移位等引起。

中医认为多与外感风寒、内伤七情、气滞血瘀、寒湿凝滞不通则痛或因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分为虚寒性、实热性,气血瘀滞型。

采用耳穴压豆治疗痛经,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什么是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法是耳穴疗法的一种方法,是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绿豆、小米、磁珠等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一些疾病的方法。

痛经的取穴

主穴:内生殖器、盆腔、腹、神门、内分泌、神经系统皮质下、缘中。辨证取穴:气滞血瘀加肝、三焦、交感;寒湿凝滞加交感、艇中;气血虚弱加心、脾、胃;肝肾亏虚加肝、肾、腰。

操作方法

①首先用棉签蘸取少量医用酒精将耳朵各部位清理干净,避开耳洞,待干;

②取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贴,贴于耳朵相应的穴位上,按压耳豆出现酸麻胀痛得气的感觉即可;

③每天轻柔重压五次以上,每次每个穴位按压一分钟,直至耳朵发热为止;

④在贴耳穴期间避免王不留行籽脱落于耳洞之中;

⑤一般耳穴压豆贴够三至五天即可去掉。

耳穴贴压,由轻到重、按压各穴3-5分钟,一般疼痛立即缓解。

经验

如果每月月经期正常,则可于月经来潮前、后一星期各治疗1次,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治疗时要向患者解释月经的生理现象,消除经前期、行经期紧张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疗效。

痛经的治疗原则

1、 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根据“不通则痛”的原理,以调理冲任,补气益血、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治疗时必须“辨证求因”及“审因论治”。

2、 掌握治疗时机,从经前1周至经行停止。

3、 注意经期卫生、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和精神刺激

4、 耳穴治疗对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不仅能镇痛,对内分泌功能的调整和月经周期调节也有作用,但要彻底治愈需要连续治疗2-4个月经周期。

5、对继发性痛经,只能缓解症状,需要将引起痛经的病源治疗好后,才能治愈痛经。

6、习惯便秘者,需要同步治疗便秘。

生活调摄

1、注意保暖,来月经时可以用暖水袋,及时增添衣物。夏天空调房里的温度不要调得太低,沐浴后最好把身上的水擦干再穿衣服,尤其在来月经的时候,避免受到寒邪的侵袭。

2、禁食生冷,寒凉之品,尤其是月经期。女性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宜多喝温开水,易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睡前可以服用热牛奶、蜂蜜。禁忌生冷刺激的食物。

3、调节情志,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女性在经期应保持心情的舒畅,听听轻音乐,静静的休息等等,尽量消除紧张的情绪、烦闷、恐惧的心理,真正做到“心脾平和,经候如常”,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

4、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松弛肌肉。尤其是体质虚弱者,在利用饮食改善营养的

同时,可以配合做一些轻度的运动,比如散步等。(文/徐文慧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