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除青春期外,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均会发生。特殊人群治疗选择有哪些注意的呢?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儿童痤疮
发生在青春期前的儿童痤疮根据年龄分为新生儿痤疮(出生数周内)、婴儿痤疮(3-6月)、儿童痤疮(1-7岁)及青春早期痤疮(8-12岁)。
新生儿痤疮
受母体激素影响产生,出生至6周间出现,3个月内消退,一般不留瘢痕,男孩多见。临床表现为粉刺、红色丘疹或脓疱,主要分布在额头、脸颊、下巴,头皮、颈部和躯干上部亦可累及,大都轻微短暂。治疗做好日常皮肤清洁及护理即可,必要时外用抗感染类及皮肤屏障修复治疗。对酮康唑类药物反应良好。
婴儿痤疮
常发生于出生后6周-12个月,除粉刺外,还包括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面部多见,也可累及胸背部;多数为中度皮损,炎性丘疹最多,结节型及瘢痕发生率明显高于新生儿痤疮,一些婴儿会出现长期和顽固的病程,甚至发展为更严重的青春期痤疮,其可能成为严重青少年痤疮的预测因素。
临床对于婴儿痤疮、儿童痤疮、青春早期痤疮治疗方案基本相同。
轻度:以粉刺主要表现的皮损;临床以维A酸或过氧化苯甲酰外用为主;需注意FDA批准2.5%过氧化甲酰/1%阿达帕林凝胶组合可用于≥9岁的患儿,0.05%维A酸凝胶可用于≥10岁的患儿。所有其他外用维A酸类药物均可用于≥12岁的患者。儿童使用时需注意逐步建立耐受,先用保湿的再涂药膏。
中度:炎性丘疹、脓疱等皮损为主;外用夫西地酸、红霉素等抗生素,口服四环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类如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8岁不可用;12岁以下儿童也尽量不用口服维A酸类药物。
重度: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皮损为主;文献指出严重婴儿痤疮可在密切监测下,选择异维A酸口服,推荐剂量0.5mg/kg·d。
注意:临床新生儿痤疮与婴儿痤疮多数与内分泌疾病无关,若伴随生长加速、多毛症和性早熟等高雄激素血症迹象或肾上腺早熟、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等导致高雄激素血症的疾病,应及时于内分泌科就诊。
二、孕期及哺乳期痤疮
妊娠或哺乳期痤疮治疗应以外用药物为主。
备孕女性痤疮:距离妊娠前3个月以上一般可安全用药,口服维A酸药物治疗前1个月到治疗停药后3个月内应严格避孕。
妊娠期痤疮
①轻度痤疮:可外用壬二酸和克林霉素(妊娠分级 B),避免外用维A酸类药物(妊娠分级 C-X),过氧化苯甲酰可以小面积谨慎使用(妊娠分级C)
②中度及中重痤疮:外用为主,必要时可配合短期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尽可能避开妊娠期前3个月),四环素类(妊娠分级 D)禁用。
③重度痤疮:除按照上述轻、中度和中重度痤疮外用或系统治疗外,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短期系统使用泼尼松治疗(孕早期禁用,有唇腭裂风险)。
哺乳期痤疮
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和壬二酸,短期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哺乳期可用,但口服可引起婴儿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美国儿科学会(AAP)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四环素类抗生素哺乳期可用,但建议不超过 3 周。化学剥脱、激光、强脉冲光等在哺乳期治疗不受影响。
本推文仅供专业人士学习,若有需要请及时就诊!我科室针对痤疮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如火针、中药石膏倒膜、刺络拔罐、耳部放血、中药塌渍、针灸、耳穴压豆等,并有多种院内中药制剂,针对痤疮炎症后红斑、色素沉着、痤疮萎缩性瘢痕等可进行DPL、调Q激光、点阵激光、皮下分离、CGF填充等治疗,均有良好疗效,欢迎大家前来了解!
文案:马垟垟
编辑:曾益玮
审校:吴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