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自然产物,其存在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引起功能障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瘢痕切除缝合术已成为改善瘢痕外观和功能的重要手段。今天小编将系统介绍该手术,帮助大家更全面了解这一技术~
一、什么是“瘢痕切除缝合术” ?
瘢痕切除缝合术是指通过外科手术将瘢痕组织切除,并进行精细缝合,以达到改善局部外观和功能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创伤,同样会产生瘢痕。瘢痕是否实施手术切除需要了解原瘢痕形成的病史,以判断手术的方式是否能减少原瘢痕形成的不利条件并取得更好的结果。目前已有众多“去疤手段”对伤口愈合过程进行干预,最终使瘢痕更细小。
二、瘢痕的分类
根据形态和组织学特点,瘢痕可分为:- 表浅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萎缩性瘢痕 临床上还可根据形态分为线状、蹼状、桥状瘢痕等。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1. 位于暴露部位明显影响美观,预计术后能沿皮肤张力线或自然皮纹方向缝合者;2. 挛缩性瘢痕、蹼状瘢痕影响活动与外观者;3. 局限性增生或凹陷性瘢痕。禁忌证:绝对禁忌证:严重心肺疾病、麻醉药物过敏、凝血功能障碍、预计术后皮肤缺损过大,无法无张力缝合,或强行缝合会导致周围器官变形、功能受损。相对禁忌证:瘢痕未成熟(颜色深红)、存在活动性感染、长期不愈的溃疡性瘢痕或可疑癌变(需扩大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患者期望不切实际、月经期。
四、常见术式
术前准备:患者需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检查,清洁手术区域,必要时备皮。医生需详细评估瘢痕类型、皮肤松弛度,询问病史及治疗情况,进行术前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术区进行拍照。
常见术式:1. 直接缝合术适用于小面积、低张力瘢痕。术中常加入肾上腺素减少出血,切除后使用可吸收线皮下缝合,表皮采用细线精细对合。2. 减张缝合术通过皮下广泛剥离和埋线减张,降低切口表面张力,适用于有一定张力的瘢痕。3. 分次切除缝合术适用于宽度超过2cm、不能一次性切除的瘢痕。分多次手术,逐渐切除瘢痕,每次间隔半年至一年。4. “W”成形术通过设计多个锯齿状切口,改变瘢痕方向和张力分布,适用于“蜈蚣脚”瘢痕、明显挛缩或需隐蔽切口的部位。5. “Z”成形术常用于线状、蹼状瘢痕或关节部位,通过三角形皮瓣互换位置缓解挛缩,改善功能与外观。
五、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 出血与血肿:术中应彻底止血,必要时放置引流。- 感染:严格无菌操作,一旦发生需拆线引流、抗感染治疗。- 切口裂开:多见于关节或其他活动较多部位,需减张缝合和外固定。
术后瘢痕防治:术后应综合使用减张器、瘢痕贴、硅酮凝胶等产品,持续3–6个月。愈合后可配合激光治疗(如去红激光、点阵激光等),瘢痕疙瘩需辅助放射治疗或药物注射。
瘢痕切除缝合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严格把握适应证、精细操作和系统化的术后管理。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并积极配合术后护理,方可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文案:呼欢欢
编辑:曾益玮
审校:吴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