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弘扬医者精神,传承岐黄薪火——中医经典大讲堂第548期学术盛典隆重举行

日前,由河南省中医经典学习推广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中医经典大讲堂”第548期学术盛会在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楼5楼会议室成功举办。活动以“弘扬医者精神,传承岐黄薪火”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双轨模式,吸引了省内外的中医学者和爱好者参与,其中线上观看人数达两千人,现场人数百余人。在这庄重而又温暖的节日衬托下,本次活动显得格外有意义。

河南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勤生莅临活动现场;河南省中医经典学习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李鲜,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主任石歆,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程战,巩义市中医院张晓燕,中牟县人民医院张艳玲,河南省“首批”西学中优秀人才学员赵明霞,以及来自院内的部分专家学者、青年医师参加了活动。陈小永副主任主持活动。

“我们是中医的希望,她的精髓需要我们来继承;我们是中医的未来,她的伟大需要我们来弘扬。吾辈自当承先启智,扬国粹之光华。让我们一起来学经典,背经典,用经典!”活动开始前,陈小永副主任在致辞中强调。

李鲜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医经典大讲堂12年来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宗旨,在经典传承与现代创新的交汇处不懈努力和探索;并呼吁医者以“大医精诚”标准要求自己,不忘初心、守护健康。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清静为天下正。”琅琅书声为活动正式拉开序幕。线上线下同步响起的诵读声,如同穿越千年的医者誓言,在此时格外震撼人心。

青年医师们围绕中医经典理论,或解读条文,或分享经验,充分展现了年轻一代“守正创新”的学术追求。这些后起之秀的表现,让大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专家讲座环节,刘高仁副主任分享了《辅行诀》中的“小阴旦汤”。小阴旦汤的病机以内热为主,从适用疾病上说可用于发热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妇产科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从适用人群上说可用于以内热、伏热为特征的热性体质,女性多见,有黏膜充血、烦热、肛肠证的特异性患者。

张文宗主任重点围绕《类经》“气口独为五脏主”的理论进行讲解,展示出通过深入挖掘经典理论对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手太阴肺经脉,肺主诸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而实则一耳。

韩佳瑞主任作了以《首届国医大师张琪教授诊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经验》为题的专题报告,重点分享了张老针对慢性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总结的14种常见证型和其用药特点,生动展示了张教授的学术经验,为中医肾病临床诊疗提供了宝贵思路,对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郭志忠主任、王丽辉主任、吴秀霞主任针对三位专家的授课给予了高度赞扬。他们认为专家们的精彩讲授,既是对中医经典的深情诠释,更是献给医师节的一份厚礼。

活动环节结束后,张勤生院长在讲话中强调:“经典学习+临床实践+科研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中医经典学习是根基,临床实践是关键,科研创新是动力。并表示要将“中医经典大讲堂”这一成功教学模式推向全国,展现了我们在中医传承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

最后,活动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文/李伟康)

(编辑/王伟琰 审核/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