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2025年3月25日《健康时报》
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吕沛宛
春日昏昏欲睡,是不是睡得太少了?
其实,可能是身体没有处于平衡状态。中医改善睡眠不以催眠为目的,
而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内在平衡实现自然睡眠。助眠不妨记住“先睡心,后睡目”的方法,
也就是先让心情平静,五脏安和,再闭上眼睛入睡。
入睡之前,先泡泡脚,以身体微微欲汗为度,用温热的力量让气血通达,肌肉松弛,让绷紧一天的身心得以舒缓,益于睡眠。足浴之后,可以按揉耳后的安眠穴,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闭上眼睛,先缓缓吸气,冥想气从骶尾部沿督脉到达头顶;再慢慢呼气,冥想气沿着任脉下行到会阴。将头放在枕头上,清空脑海里的纷纭琐事,任心思飘游,渐渐进入睡意朦胧的状态。
若是脾阳不足,阳气升起乏力,则肝气也不能升发,就会感到疲惫困倦。日常生活中,可以用黄芽汤(茯苓5克、干姜5克、党参10克、炙甘草5 克),可以温阳健脾祛湿,增强脾主升清的能力。
气血虚弱的人,可以将家里常备的红枣500克放在水中煮熟,去皮去核,加入冰糖100克,用慢火熬成膏,每天早晚吃1~2勺,大约10克,能起到安五脏、健脾胃、养血安神的作用。糖尿病人群不宜食用。
编辑整理自国家卫生健康委“时令节气与健康”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