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沿革
五官学科是河南中医学院建立较早的学科之一。1958年河南中医学院建校伊始就开设有五官科课程,当时有张望之、蔡福养任教,二位医家学术思想自成体系,是河南中医五官学科的奠基人。河南中医学院中医五官学科正是在汲取和传承老一辈中医五官名家宝贵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河南中医学院是全国首批设立中医五官专业的院校之一,1989年开始招收中医五官专业本科生,1993年12月设立五官系。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中医五官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二、学科特色与优势
本学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张望之、蔡福养、刘振武、卢丙辰、王守儒等著名中医眼科、耳鼻喉及口腔科医家,提出了“目无郁滞而不病”的理论;创制五轮主方,按病化裁,统治五轮病症;创针刺内迎香穴手法;首创中医“三结合”疗法治疗视神经萎缩,增视系列药物等;益气扶正法治疗口腔黏膜病。
三 、学科带头人简介
张风梅,女,1960年4月出生,1982年12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眼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常务理事。30多年来,一直从事眼科疾病的临床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擅长应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少儿近视、弱视等,研制增视系列药物一号(益气增视丸)、二号(补肾明目丸)、三号(柴胡疏肝明目丸)应用于不同证型近视、弱视、视神经萎缩、眼底出血性疾病,效果良好。具有娴熟的眼科手术操作技能,在河南省中医眼科界率先开展了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术且效果良好。获科研成果奖6项,出版眼科专著5部,发表论文40余篇。目前主持省科委、省教委科研项目各1项。代表成果有: 增视明目丸治疗弱视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主要研究方向简介(含该方向学术带头人简介)
(一)中医药防治近视、弱视、眼底病的研究
学术带头人张凤梅简介同前。
中医药防治近视、弱视,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和现代视光学、神经眼科学等理论相结合作为理论指导,运用中医辩证用药调整脏腑功能,结合近弱视治疗仪、穴位按摩防治近弱视,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特别是对近视的治疗,采用从中医药治疗,眼部保健操,到准分子激光治疗,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增视明目丸治疗弱视临床与实验研究》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少儿近视、弱视流行病学调查》,为近、弱视防治提供了有价值的流行病学资料。目前在研项目《益气养血退翳方对兔LASKK术后HAZE形成的影响》(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项目)。
中医药防治眼底病,以中医五轮学说和西医神经眼科学、微循环等理论相结合作为理论指导,传承五官学科奠基人、河南省著名眼科专家张望之老师的“目无郁滞而不病”的学术思想,在张老内障病主方的基础上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研制出疏肝明目、活血化瘀的柴胡疏肝明目丸用于防治眼底病。本方向创立中医“三结合”疗法治疗眼科难治病症视神经萎缩、中药内外并用(内服中药加眼部离子导入)治疗眼底出血性疾病,效果明显。在眼底病等疾病的防治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有效的、安全的中医诊疗体系,极大丰富了中医特色疗法的适用范围。本方向研究团队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抗萎丸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研究》,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柴胡疏肝明目丸对外伤性视神经萎缩视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研制治疗视神经萎缩新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主持课题《补肾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2012年河南省科技厅项目)。
本方向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名。
(二)中医药防治耳鼻喉疾病的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柴峰,男,耳鼻喉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学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河南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分会委员。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厅级科研2项。
本方向传承我省著名耳鼻喉专家蔡福养教授的临床经验,在防治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为我学科专科建设特色病种,已形成了特色诊疗规范。“蔡氏鼻病专科诊疗技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为河南省中管局科技攻关项目。纯中药制剂蔡氏鼻康复配合中药汤剂更具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服与外用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独特优势。
本方向硕士生导师2名。
(三)中医药防治口腔疾病的研究
学术带头人丁虹,女,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组成员,中华口腔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师承工作继承人,医学博士在读。五官学科秘书。近五年来发表13篇,主编、参编教材和著作共6部,主持厅局级项目及校级项目2项。
本方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传承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王守儒教授的临床经验,针对临床上常见多发的口腔粘膜病、颞颌关节疾病及牙周病,且西医疗效不确切的病证,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已形成明显优势,防治牙周病、口腔粘膜病、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疾病已成为我学科的特色。采用益气健脾,活血祛湿的标本兼治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干燥综合征等口腔粘膜疾病取得了确切疗效,热敷1号、牙周康颗粒治疗对颞颌关节疾病及牙周病,效果明显。
本研究方向正在创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研项目共4项,科研经费2万元。
五、科研情况
近三年来共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技厅及省教育厅临床及教学研究课题共11项,获经费资助达12万元;省(部)级鉴定2项;获省(部)级奖2项,厅(局)级奖3项;在核心期刊及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及著作5部。
六、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
(一)教学情况 每年承担有中医专业、骨伤专业20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的《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眼科学》《五官特殊诊疗技术与应用》《中医口腔科学基础》等课程,及中医五官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二)人才培养
1.加强学科人才队伍自身建设。学科重视对老专家和教授的技术和学术继承,组织遴选素质好、年轻的业务骨干向老专家拜师,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传承学习,现有1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师承工作继承人;学科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定期举行疑难病例讨论学习;选派学术骨干至国内外名院名科进行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班及进修班。
2.完善人才培养结构。共培养研究生13届35人。
七、学术交流与合作
(一)本学科点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本学科与全国十多所中医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开展学术和人才交流,先后派出人员到中国中医研究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同仁医院、上海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单位学习交流。有80多人次参加国际及国家级本专业学术会议。
先后邀请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高健生教授、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齐颖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王明芳教授、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郭海科教授多次来院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
学科有4人在全国专业委员会担任委员及常务理事,有4人在省、市专业委员会担任主任委员及委员职务。
(二)本学科点国际学术交流情况
2012年10月张风梅主任医师受邀参加美国眼科年会进行学术交流。
八、平台建设
中医五官学科依托学院拥有临床技能实训室,配备五官科常用实习、示教器材;学院中药药理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药理药效试验室等,可供本学科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仪器设备总价值为832万元;确定实习/见习医院20家,拥有专业的数据库信息检索中心。
主要仪器设备如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角膜地形图、多焦视网膜电生理检查仪、全自动电脑视野计,近视、弱视治疗仪,奥林巴斯光导纤维鼻咽喉镜、鼻内窥镜、DNR多用途数字等离子治疗仪、耳声发射检测仪、声频共振耳聋耳鸣治疗仪等。
本学科依托图书馆有中文藏书134049册,外文藏书3400册,中文期刊9500册,外文期刊4800册。
五官科多媒体教学资料片、CAI课件20余种。购置中医五官科学、手术学等教学用光盘20套。基本满足教学工作需要。
九、结语
我学科将利用所具有的教学、临床、科研优势,力争将本学科建设成为我省高层次中医五官人才的培养基地、五官疑难疾病的中医诊疗基地、中医五官科学的研究基地。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通过凝练学科方向,汇集中医五官学科高层次人才,构筑教学、临床诊疗和科研等学科建设平台,我们一定会不断完善学科体系,更新和提高临床诊疗手段,增强科研能力,推动学科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