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中医男科学科简介-- 十二五国家局重点学科

一、学科沿革

    中医男科学学科始建于80年代中期,由我院张宝兴、门成福教授教授创建,开展了部分男性疾病诊疗工作。1995年3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立独立建制的男科。2001年开始招收中医男科方向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招收18届。2002年设立男科实验室,2009经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批准成立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男科会诊中心2010年成立河南中医药大学男科研究所设置病房,医生增至15人。我院中医男科学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男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单位,国家临床中医重点建设专科、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优势病种—男性不育全国协作组组长单位。2018年获得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2017年获得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目前为国内中医男科界规模最大、人才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之一。

二、学科特色与优势

    学科以男性不育、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3个病证为研究重点,每个专病均有稳定的学术梯队和研究方向,有临床基地、实验室、科研项目、研究生培养等支撑。近年来,男科学科紧密围绕该3个疾病方向,对其中医药防治中的关键问题,开展了多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理论,制定并研发了一些新方案、新技术在国内男科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科团队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原领军人才--中原名医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首届河南省名中医1人,国家级学会主任委员1人,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4人,省级学会主任委员2人,省级学会副主任委员3人,省级学会候任主委1人

三、学科带头人简介

    孙自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首届中原名医,首届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中医临床学科领军人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男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负责人主要学术团体职: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男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作为第1负责人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持计划1项,承担“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子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厅局级成果6项。近五年,发表中文核心论文24篇,出版著作9部,其中规划教材3部。

四、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一)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研究

    该研究方向被确定为全国优势病种——男性不育全国协作组组长单位。

男性不育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表现为生育能力下降或丧失的综合病症。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夫妻同居12个月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避孕而没有使女方怀孕,排除女性问题者,可诊断为男性不育。由于目前还未认清男性不育症的全部病因,有48.4%的男性不育症者病因不明,男性不育症的防治也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因此探讨男性不育症的发病机理和寻求有效的防治药物是当今国内外男性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5年来,在该研究方向,获科研立项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项;获科研成果5项,其中省部级成果2项。

    方向带头人:孙自学教授

    (二)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炎的研究

    本研究是通过开展前列腺炎病因病机、证治规律、诊断及疗效评价的研究,形成系统的前列腺炎理论与治疗体系,主要是阐明前列腺炎的证候分布规律和证候的生物学基础,形成证候诊断规范,提高前列腺炎辨证治疗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该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前列腺炎的证候生物学基础、证候诊断规范、优化治疗方案筛选、中药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方向带头人:王祖龙,河南中医药大学三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男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男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分会常委及青年委员会副主委、男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男科分会侯任主委,河南省中医暨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中医暨中西医结合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男科会诊中心专家组成员。国家级名老中医、河南省名老中医、传承博士导师褚玉霞教授学术继承人。    

(三)中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

    前列腺增生症是50岁以后男性常见的男科疾病,其病理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有睾酮学说、胚胎再唤醒学说、干细胞学说、细胞因子学说。项目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机制深入进行研究,阐明bFGF、Caspase-3、Bcl-2、Bax等因子及基因与前列腺增生症的关系,并观察中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进一步开发临床新药打下基础。

    学术带头人:陈建设,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南省中医院科研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男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5年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3项;获省部级奖励1项;发表论文13篇,其中核心8篇;出版论著2部,其中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1部。

五、科研情况

    5学科共承担科研项目3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1项,获得科研经费390万元;科研成果获奖13项,其中省部级奖励3项,厅局级奖励1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128篇,其中核心期刊67篇,国家级61篇;出版论著13部,其中主编专著7部;副主编专著4部,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参编著作2部,其中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1部。

六、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

学科现有员共15人,平均年龄39岁。其中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名;医学硕士10名,博士3,硕士研究生导师52016年获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013年获河南省中医临床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团队,2012获郑州市创新型科技团队。

5年,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50人,毕业27人,在读23人。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研究生获得国家级奖学金1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优秀管理干部1人,河南省优秀毕业生1人,河南省三好学生1人,河南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论文6人,河南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生6人,河南中医药大学文明学生1人。学科现有博士研究生学位点及硕士研究生学位点,满足中医男科学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培养。编写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男科学》、《中西医结合男科学》,供教学使用。

七、学术交流与合作

男科学科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云南省中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中医院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作为全国中医优势病种—男性不育协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制定了男性不育症(少、弱精子症)中医诊疗方案与临床路径》、《子痈(急慢性睾丸附睾炎)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良性前列腺增生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参与制定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指南、共识多项,并对学科建设关键问题开展协作攻关;编写并出版《中医生殖医学》、《中医男科学》、《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等专著及规划教材多部。

学科组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河南省人民医院男科、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男科、郑州市中心医院男科等13家机构长期合作,经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批准,成立了全国首家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男科会诊中心。

学科建设期间积极举办和参加学术交流大会,邀请及组织专家外出讲学。举办国家级学术会议7次、省级学术会议6次;美国西北健康科技大学代表团访问交流1次;参加学术交流72次;邀请专家学者讲学50次,其中国外学者4人次;

八、平台建设

男科学科是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单位,国家临床中医重点建设专科、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首届全国中医男科名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优势病种—男性不育全国协作组组长单位。2018年获得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2017年获得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

临床设有男科门诊、不育症门诊、不孕症门诊、男科实验室前列腺病特色诊疗中心、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室、不孕不育治疗室和生殖男科病区等10余个诊疗单元。年门诊量10人次。

男科实验室使用面积约150多平方米。目前开展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检测、精子DNA完整性检查、精子核蛋白成熟度检查、精液分析、精浆生化、精浆弹性硬蛋白酶、前列腺液常规、支原体、衣原体、男性免疫学相关检查项目、淋巴细胞提取等检查项目。较好地服务了学科科学研究、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疗工作,新理论、新技术、新疗法普及推广工作,以及男性生殖健康预防保健、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等。

本学科基地办公面积150平米,拥有图书、情报资料检索,借阅的图书馆和信息检索中心,建立了信息工作机制,购置了计算机,设立了专/兼职信息员6人。建设主要研究病种的信息库,如文献数据库、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炎等临床信息库等。建立专业信息库,包括本学科业务工作信息、国内外相关信息、人才信息、病人信息。注重男性生殖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利用学术交流、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介进行技术推广、科普宣传,提升学科美誉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