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中医妇科学科简介---十二五国家局重点学科


一、学科沿革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科前身为河南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于1958年河南中医学院创建之初设立,199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04年被确定为河南中医学院校级重点学科;2008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被批准为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单位。学科从创始至今,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医疗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全面发展,不断汲取和传承老一辈中医妇科名家的宝贵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在老一代妇科学术带头人庞清治教授、门成福教授、王自平教授、褚玉霞教授、李翠萍教授等一批德艺双馨的医家带领下,不断发展,取得丰硕的成果,对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育病及妇科杂病的防治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学科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河南省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承担着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基层医生培训等各层次教学任务。每年都圆满完成了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教学培养、临床带教、乡村医生培训、科普宣教及临床医疗工作,为省内外各级医院培养了大批中医妇科专业人才。

二、学科特色与优势

中医妇科学科为临床学科,临床医疗工作是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学科建设主要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为依托,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已逐步形成一个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有显著专科特色的科室。在不孕症、习惯性流产、绝经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痛经、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的诊疗方面体现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研究出院内制剂调经助孕胶囊主要用于月经不调及不孕症的治疗;逐瘀清宫胶囊主要用于促进产后及流产后子宫复旧;双保煎剂主要用于先兆流产的保胎治疗;坤安煎剂主要用于绝经综合征的治疗;育康煎剂主要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门诊设有阴道镜检查室、利普刀(LEEP刀)治疗室、盆底功能筛查及治疗室、人工流产手术室。率先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开设了产科,并于1995年被国家卫生部评为爱婴医院。开展了优生优育产前咨询优生优育检查高危妊娠筛查孕期健康知识讲座等项目,并开展了多种妇科及产科手术。目前设有妇科及产科两个病区,拥有病床数近100张,平均年接收住院病人4200余人次,年门诊量约12万人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我省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中医妇科学科建设起到良好的支撑和平台作用。

三、学科带头人简介

傅金英,女,19689月出生,医学博士,教授,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科主任;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研究所所长;河南中医学药大学中医妇科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河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及医疗损害鉴定专家。主要从事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及妇科杂症的研究。近5年,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参加国家十一五课题及“973”项目2项,承担省部级课题及厅局级课题6项,获科研成果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四、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中医妇科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3个稳定的发展方向。围绕每个学术方向组建了一支人员结构基本合理的学术团队,能够紧紧围绕发展方向、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做好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

方向一:中医药防治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该方向主要对绝经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痛经等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进行研究。近五年,围绕该方向的研究课题15项。其中,省部级1项,获厅级以上科研获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57

学术带头人:傅金英,女,19689月出生,医学博士,教授,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科主任;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研究所所长;河南中医学药大学中医妇科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河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及医疗损害鉴定专家。主要从事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及妇科杂症的研究。近5年,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参加国家十一五课题及“973”项目2项,承担省部级课题及厅局级课题6项,获科研成果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方向二:中医药防治妊娠及产后病的研究

该方向主要对流产保胎、异位妊娠、妊娠恶阻、产后康复进行研究。5年共承担科研项目10项,其中省部级项目3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26

学术带头人:李岩,女,196510月出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妇产科肿瘤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妇科疾病,擅长治疗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病,腹腔镜、宫腔镜、阴道镜等微创手术、中医药联合治疗妇科炎症、月经不调、不孕症等妇科疑难杂症。近五年主持指导厅级项目两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一篇,参编著作2

方向三: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相关研究

不孕不育是全世界关注的人类自身生殖健康问题,涉及每个家庭的幸福。中医药在不孕症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该方向主要对各种原因引发的不孕症进行研究,在老一代妇科专家褚玉霞教授带动下,已经研发出院内制剂调经助孕胶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年共承担厅局级科研项目7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项,科研获奖2项,发明专利1项;建设期间发表学术论文24篇,其中SCI收录1

学术带头人:张大伟,男,19632月出生。医学学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医学类专业教指委认证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理事;河南省中医方剂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副主任委员。兼任河南中医药大学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省级)主任和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主任。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妇科不孕症等研究。近5年,发表教学与科研论文42篇;主编、副主编出版教材、著作4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二等奖1项;获河南省省级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一等奖1项;厅局级一等奖1项。

五、科研情况

重视科学研究,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努力争取科研立项。5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37个,其中省部级项目5个,资助金额约149万元。共获厅级以上科研获奖19项,其中省部级4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125篇,其中SCI收录1篇,国家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1篇,中国科技核心26篇,主编或参编出版论著26。目前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研究;中医药防治妊娠及产后病的研究;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相关研究。

六、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

中医妇科学科承担有河南中医药大学各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及妇科研究生《中医妇科学》及《妇产科学》的课堂教学任务。另外,学科负责本科生的临床实习、见习及妇科研究生的开题论证、临床技能考核、毕业论文答辩、中医住院医师规培生的培养等工作。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院系合一的优势,即当医师又当教师,即当名医又当名师。根据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申报教学研究课题,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发表教学论文,推广教学改革成果。2009年,《中医妇科学》被批准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妇科学科教学团队被批准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团队。

七、学术交流与合作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学科与全国十多个中医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开展学术和人才交流。平均每年有40人次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近5年承办河南省中医妇科学术会议11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会议4次。先后邀请多名国内及省内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增进学术之间的交流,拓展学术发展途径,更好的解决一些临床中的疑难问题,扩大了学科影响力。

八、平台建设

成立了中医妇科研究所,拥有腹腔镜、宫腔镜、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阴道镜、LEEP刀、电子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新生儿抢救辐射台、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多普勒胎心仪、低温离心机、C型臂(共享)、超低温冰箱、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设备,基本满足临床及科研工作的需要。拥有完善的临床技能实训室,配备了妇科常用实习、示教器材、模型等设备;学院中药药理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药理药效实验室等,可供本学科开展教学科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