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超级微创”下的早期结直肠癌治疗

什么?做了个肠镜就把结肠癌给治愈了?

是的,您没有看错。近期,56岁的赵女士因腹痛在我院行肠镜检查,发现直肠距肛门约3cm一大小约5cm×4cm,平坦隆起性病变,病变中央见一小乳头状隆起,经放大内镜+染色观察,发现病变表面微结构、微血管轻度不整,考虑绒毛状管状腺瘤并黏膜内癌。由于病变距肛门只有3cm外科手术可能需要切除肛门,于腹壁行结肠造瘘携带粪袋,也就是人工肛门,将大大降低生活质量,无论从患者生活质量上还是心理上,都会造成无法忽视的影响。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后选择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河南省中医院消化内镜诊疗中心主任张勤生教授的指导下于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直肠ESD治疗,手术过程顺利,完整切除病变,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提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癌变,为黏膜内癌,治愈性切除。目前赵女士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感,拟半年后复查肠镜。

 

70岁的黄老先生因便血在当地县医院行肠镜检查,同样是发现直肠距肛门约3cm一大小约5cm×5.5cm,平坦隆起性病变,经当地县医院介绍转诊至我院。在我院行肠镜检查发现直肠距肛门约3cm一大小约5cm×5.5cm,似“披萨”形状的平坦隆起性病变,经放大内镜+染色观察,发现病变表面微结构、微血管尚规则,部分呈绒毛状外观,考虑绒毛状管状腺瘤并锯齿状病变。同样因病变距肛门只有3cm外科手术可能需要切除肛门,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后选择了在我院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过程顺利,完整切除病变,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提示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并锯齿状病变,治愈性切除。目前黄老先生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感,拟半年后复查肠镜。

42岁的汪先生因肛瘘拟于我院肛肠外科行肛瘘手术,术前肠镜检查,乙状结肠一大小约2.5cm×3.0cm亚蒂息肉,经放大内镜+染色观察,考虑绒毛状管状腺瘤并局部癌变,另于直肠见一直径约6mm淡黄色缓坡隆起,超声内镜提示黏膜层低回声改变,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后选择了在我院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过程顺利,完整切除病变,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提示乙状结肠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并局部癌变,浸润深度黏膜下层500μm,切缘阴性,脉管淋巴管阴性,出芽阴性,为治愈性切除。直肠病理为G1期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汪先生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感,半年后复查肠镜提示直肠乙状结肠瘢痕样改变,肠腔通畅,复查CT未见明显异常。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发病率第3位、死亡率第5位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中发病和死亡数量最多的恶性肿瘤。2018年我国CRC新发病例超过52.1万,死亡病例约24.8万,新发和死亡病例均接近全世界同期CRC病例的30%。

“超级微创”手术是指对需要手术干预的疾病,在保留人体器官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切除病变,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无需体表切口,手术创伤非常小,保留了人体器官结构完整性,术后恢复快。内镜下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等。

结直肠的黏膜内癌和各种癌前病变(腺瘤、锯齿状病变、异型增生),其淋巴结转移风险几乎为0,因此可以通过局部切除达到治愈性治疗的效果。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治疗已成为早期结直肠癌和各种癌前病变的标准治疗和首选治疗方法。

近年来,河南省中医院消化内镜技术不断追求发展、创新,目前每年发现并通过EMR、ESD等“超级微创”方法治愈的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达1500例/年。培养了多名优秀的消化内镜医师,目前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已成为国内技术水平一流的消化内镜中心,不断为周边百姓造福。

ESD链接

ESD手术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粘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包括食管、胃、大肠及十二指肠上段的早癌及腺瘤等。通过ESD可完整地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效果。由于手术范围局限在病灶所在的黏膜层,所以术中出血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术后创面修复也很快。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ESD技术已经非常完善成熟,长期的随访研究也证明可以达到外科手术根治效果,而且安全、创伤小,关键是能保留消化道脏器和功能完整,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是消化道早期肿瘤首选的内镜超级微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