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压升高导致进行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的一种常见眼科疾病。患病后患者会出现头痛、眼胀、眼压升高、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青光眼具有多种类型,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又被称为“难治性青光眼”,其最大的危害是导致不可逆性视力丧失,并伴有持续严重的眼球胀痛,是使患者感到最为痛苦,也是眼科医师治疗最为棘手的眼部疾病之一。
什么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Weiss等人于1963年首次命名本病,因虹膜表面和房角出现大量新生血管,故命名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它是很多眼底疾病晚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的视网膜脱离、某些眼内肿瘤等。主要发病机制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缺血导致眼内产生了大量新生血管相关因子,进而促使眼底、虹膜、房角生成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膜,纤维膜阻塞房角、牵拉房角,导致虹膜与小梁网粘连,房角关闭,最终使眼压升高。而高眼压又加剧视网膜缺血,形成恶性循环,房角功能遭到破坏,最终导致视力丧失。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
眼部疼痛,眼压增高,虹膜可见新生血管,同时伴有持续的眼部充血、角膜水肿、瞳孔散大、色素膜外翻等。视力常常只有眼前指数或手动,甚至失明。
临床分期?
Ⅰ期(青光眼前期):虹膜或前房角出现新生血管,但由于尚未危及房角功能,眼压正常,患者可以没有症状。
Ⅱ期(开角型青光眼期):房角无关闭,但新生血管膜伸进小梁网,小梁网功能受损,房水外流受阻,眼压升高。
Ⅲ期(闭角型青光眼期):新生血管膜收缩,房角粘连、关闭,眼压急剧升高。
中医对它的认识?
我们的祖国医学其实早在宋元时期已对本病有所认识,《秘传眼科龙木论》称其为“乌风内障”,并对其作了详细的阐述,是指眼珠胀痛, 视物模糊甚至视物不见, 瞳神色昏暗, 日久变乌带浑红之色的内障眼病。因其病发后瞳神其色带乌,故名乌风内障,为五风变内障之一。
如何治疗?
采取一切手段降低眼压,保存视功能是其核心治疗目标。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和抗青光眼治疗,此外全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视网膜缺血的根本方法,因此应创造一切条件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同时还应重视全身病和原发病的治疗,以防止日后因新生血管再次出现,对小梁网造成进一步损伤,使眼压再次升高。
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本病初期治以活血化瘀为主,血行则风自灭;病至后期,病情严重,治疗多以清热泻火,平肝熄风为主。
1、风火攻目证
主证:眼胀欲脱,头痛如劈,眼压增高,眼球胀硬,睫状充血,角膜雾浊,瞳孔中度散大,虹膜红变;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清热
方剂:羚羊角饮子加减
2、风痰上扰证
主证:头目抽动,眼压增高,眼胀明显,虹膜红变,瞳孔散大,胸闷不适;舌苔白滑而腻,脉滑或濡。
治法:祛风除痰
方剂:白附子散加减
3、气滞血瘀证
主证:眼内出血,久不吸收,静脉怒张迂曲,时断时续,动脉狭细;眼胀头痛,眼压增高,虹膜红变;舌紫暗,脉弦数。
治法:活血化瘀,利水平肝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针对本病的治疗,除辨证应用中药汤剂治疗之外,我科还综合应用了电针治疗及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以发挥活血化瘀、通经明目的作用,尽可能挽留患者视功能、减轻患者痛苦。其中电针治疗是一套针刺与电针相结合的方法,将毫针刺入特定穴位得气后,连接低频脉冲治疗仪(电针),将输出的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经络,可以达到持久的刺激作用,益眼部经气,活血通络;中医定向透药是使用多功能离子导入仪,将药物治疗与电子治疗相结合,使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明目作用的科室自制中药药液,直接通过眼部皮肤及黏膜渗透入眼内,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