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视神经萎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视神经萎缩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节细胞及其轴突发生的病变,一般指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的变性。视神经萎缩分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两类,具体内容见下表:

发病原因:

1.眼眶及颅脑的病变;

2.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如血管性、炎症、及金属类中毒、梅毒性病变;

3.遗传性疾病:如Leber视神经病变;

4.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营养性:如维生素B缺乏;


诊断依据:

1.视力逐渐下降;

2.视盘色泽变淡或苍白;

3.视野:原发性可有中心暗点、向心性缩小或管状视野、颞侧偏盲或同侧偏盲;继发性可有中心暗点或向心性缩小;

2.视觉电生理:原发性P100振幅严重下降,潜伏期延长;继发性除VEP异常外,还有ERG异常;

3.FFA:由于视乳头毛细血管闭塞和视神经萎缩,视盘呈现低荧光;

4.其他:对于原发性的应请神经外科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西医治疗:

1.病因治疗:控制日常血压、血糖;

2.抗凝、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治疗:银杏叶片、维脑路通、维生素、鼠神经生长因子、复方樟柳碱等;

3.非药物治疗:外伤性早期应用视神经减压术,辅以大剂量激素治疗,后期应用高压氧治疗;


   视神经萎缩归属于中医“青盲”范畴,该病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是以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为特征的内障眼病。小儿罹患者称为小儿青盲。本病可由高风内障、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络阻暴盲、目系暴盲等疾病失治或演变而成,亦可由肿瘤、恶性贫血、奎宁中毒等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头眼外伤造成。可单眼或双眼发病。

中医特色疗法:

1.中药汤剂治疗

金廷恒主任根据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疗效较好的方药,主要用于青盲(视神经萎缩)的三种证型:

(1)肝郁气滞证:情志抑郁,肝气郁结,脉道不利,不能输精于目,故见视物昏朦,视盘生理凹陷扩大加深,视网膜动静脉变细;全身症状及舌脉均为肝气郁结之候。

 治法:疏肝解郁,开窍明目。

 方选:逍遥散加减。

药物组成:当归 白芍 茯苓 白术 麸炒枳壳 乌药 陈皮 半夏 葛根 蔓荆子 太子参 生地黄等;

(2)肝肾阴虚证:禀赋不足或久病过劳,肝肾两亏,精虚血少,目失滋养,故见视力渐降,甚至失明;全身症状及舌脉均为肝肾阴虚之候。

治法:补益肝肾,开窍明目。

方选:杞菊地黄汤加减。

药物组成:枸杞子 菊花 生地黄 山药 酒萸肉 牡丹皮 泽泻 茯苓 仙鹤草 醋郁金 醋香附 菟丝子等;

(3)气血瘀滞证:外伤或久病,脉络受损,脉道阻塞,气滞血瘀,故见视力渐丧,视盘色苍白等;全身症状及舌脉均为气血瘀滞之候。

治法:开郁导滞,通窍明目。

方选:张氏内障主方加减。

具体药物组成:黄芪 当归 川芎 炒桃仁 醋香附 炒茺蔚子 陈皮 半夏 地龙 白芍 生地 红花等;

2.针刺及电针治疗

(1)针刺治疗

四肢取穴:三阴交、光明、合谷透劳宫等;

面部取穴:太阳、攒竹、鱼腰、丝竹空、透睛明等;

头针取穴:视区;

(2)电针治疗

  金廷恒主任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针刺与电针相结合的方法,将毫针刺入特定穴位得气后,连接低频脉冲治疗仪(电针),将输出的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经络。可以达到持久的刺激作用,益眼部经气,活血通络。



3.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使用多功能离子导入仪,将药物治疗与电子治疗相结合,使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明目作用的药液离子,直接通过眼部皮肤及粘膜渗透入眼内,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

4.穴位注射  

  将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注射特定穴位,通过调整植物神经系统而调整眼血管运动功能,缓解眼血管痉挛,增加眼血流量、改善眼组织血供状况、解除眼组织缺血、改善视神经、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功能,从而改善眼组织代谢,提高视力达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