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痛
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周松林
患者:郝**,女,63岁,农民
住址:河南省南阳市
就诊时间:2016年 2月
地点: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
主诉:右面部间断疼痛1年余。
现病史: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面部剧烈疼痛,以面颊部为主,可波及至颞部及眉棱骨处,疼痛呈烧灼样、电击样,阵发性发作,疼痛剧烈时历时数秒至数分钟,每天发作次数不等,在当地医院给予颅脑磁共振检查及口腔科常规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口服“卡马西平片(每日三次,每次一片)”后减轻,后疼痛发作频率渐增加至每天数十次,疼痛程度加重,服药后未见明显减轻,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诊。发病来,神志清,无发热及盗汗,纳眠差,二便调,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既往史:体健。
主要专科检查:右面部未见明显肿胀,面颊处及眉棱骨处局部压痛明显,疼痛放射至右侧鼻翼及颞部,鼻翼旁可触及扳机点,颞颌关节无弾响及压痛,余未见明显异常。发作时VAS评分10分。
辅助检查:血常规:(-);颅脑MRI平扫示: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三叉神经痛
处理:经三叉神经周围注射利多卡因测试,疼痛消失,后行三叉神经第Ⅰ、Ⅱ支神经损毁治疗后,疼痛基本消失;
结果:1周后,患者面部疼痛基本消失,局部麻木感,VAS评分0分!
随访:3月后回访无异常。
评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多以面部发作性、剧烈疼痛为特征,发病率为182/10万人,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该病并非单一病因所致,可能与病毒感染、微血管压迫、外伤、神经或神经根受压、先天颅底畸形、多发性硬化、颅底蛛网膜炎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病因不明,治疗效果仍欠理想,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主要按三阶梯治疗原则实施,即:药物治疗、阻滞治疗和毁损治疗等,药物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神经阻滞治疗应从外周支开始,局麻药效果不佳或病史长、症状重的患者须用神经毁损药如无水乙醇、酚甘油和亚甲蓝等或射频热凝治疗,其中射频治疗在该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由于射频热凝损伤灶的大小能被精确地控制,还能精确地监测并控制损伤温度、凝损伤时间,同时借助于电刺激试验和阻抗监测可准确地放置热凝穿刺针。多数患者热凝损伤灶能迅速恢复,残留症状少,疗效确切,复发率低,而且该疗法重复性好,费用低,患者痛苦小,因此颇受患者及医生的青睐!
附:患者治疗过程:
病历记录者:周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