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每至夜间睡中不自觉地遗尿在床,故又称“尿床”。轻者数夜1次,重者1夜数次。多因肾气不足,下元虚冷,膀胱不约或病后体虚,肺脾气虚不摄所致。3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脑髓未充,智力未健,尚未养成正常的排尿习惯,或白天过度玩耍,酣睡不醒,偶尔尿床者,则不属病态。本病虽无严重后果,但长期遗尿必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应及早治疗。
引起小儿遗尿的因素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
①遗传因素:据不完全统计,许多遗尿症的孩子其父亲或母亲乃至近亲也有尿床病史。
②生理因素:譬如说患儿大脑觉醒中枢发育延缓,睡眠过深,不易唤醒,多在梦境中尿床。由于发育迟缓,控制排尿的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减少,尿液不能浓缩,膀胱容量又小,从而出现遗尿。
③心理因素:如环境变化、惊吓、惩罚、严厉批评或长期的焦虑紧张不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排尿习惯发生改变或排尿调节控制能力发生改变。
④疾病的因素:由器质性疾病导致小儿遗尿的情况在临床当中并不多见。但是致病因素也是比较多的,其中包括了泌尿系感染,先天性发育异常的因素中包括了畸形、脊柱裂、脑脊膜膨出。
遗尿是肾与膀胱的病变,其病机为膀胱不能固摄所致。正如《灵枢·九针论》云:“膀胱不约为遗溺”。《幼幼集成》谓“小儿尿床,皆膀胱虚冷所致。“指出了肾与膀胱虚冷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小儿遗尿主要分型:
①肾气不固
证候: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尿清而长,醒后方觉,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腿酸软,智力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肾气虚弱,膀胱虚冷,不能制约,故睡中经常遗尿,且尿量多而清长。
②脾肺气虚
证候:睡中遗尿,少气懒言,神倦乏力,面色少华,常自汗出,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少力。
分析:脾肺气虚,三焦气化不利,膀胱失约,故睡中遗尿。
③肝经湿热
证候:睡中遗尿,尿黄量少,尿味臊臭,性情急躁易怒,或夜间梦语磨牙,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分析:肝经湿热,蕴伏下焦,耗灼津液,迫注膀胱,故睡中遗尿。
中药可以根据不同的证型辨证施治,中医外治治疗小儿遗尿疗效也比较突出。
①贴敷疗法:使用治疗小儿遗尿的专用遗尿贴(由覆盆子、五味子、桑螵蛸等组成),通过药物自身和持续刺激穴位的双重作用,达到醒神益智,调补脾肾,固摄止遗的作用。取穴中极、双肾俞、神阙、命门等。
②耳穴贴压疗法:耳朵是人体的全息缩影,在耳穴上,在耳朵上有倒立胎儿的投影,人的五脏六腑、四肢,以及头面都在局部有一定的反射,都能找到相应的反射区。治疗小儿遗尿可选择膀胱、肾、脾、三焦、神门等穴位。这项操作比较专业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③推拿疗法:小儿推拿疗法是儿科常用的中医外治方法之一,通过中医辨证取穴,运用手法作用于身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家也可给孩子进行简单穴位推拿,可选用:
肾经:位于小拇指末节螺纹面,进行直推;以补肾益气,,温养下元。
脾经:位于拇指末节桡侧缘。指根到指尖,进行直推。以健脾补气,益气缩泉。
外劳宫: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间凹陷处,进行按揉。以补中益气、固涩。
小肠穴:位于小手指尺侧,指根到指尖,进行直推。以分清降浊、清膀胱之热。
每个穴位根据孩子的配合程度需要3-5分钟。
捏脊,调整气血运行,通经络、调气血、调节脏腑等作用,可以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除了行为疗法之外,生活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俗语说“三分治,七分养”,家长的日常护理是成功的一半。《黄帝内经·素问》提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说的意思是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起居对养生的重要性。同样,对于小儿遗尿的生活护理也非常的重要的,做好小儿遗尿的生活护理,要注意三个方面的调护。
1.心理方面:
①避免过度疲劳、紧张或兴奋。睡前不要看惊险游戏、电视、电影等;②尿床后不要恐吓、责骂、讽刺,多宽容、鼓励,消除孩子害羞、紧张情绪;③若孩子出现未尿床情况,要表扬或奖励。
2.饮食方面:
①温补固涩食物。肾气不足者宜食,如糯米、鸡内金、鱼鳔、山药、莲子、韭菜、黑芝麻、桂圆、乌梅等;
②清补食物。肝胆火旺者宜食,如粳米、薏米、山药、莲子、鸡内金、豆腐、银耳、绿豆、赤豆、鸭肉等;
③避免进食牛奶、巧克力、柑、橘。饮食中牛奶、巧克力和柑橘类水果过量,是造成小儿夜间遗尿的主要原因;
④辛辣、刺激性食物。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兴奋,若食用这类食物,可使大脑皮质的功能失调,易发生遗尿;
⑤晚餐后尽量少喝水,尤其是睡前2小时不饮水,中药尽量白天服。
3.起居方面:
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日定时排便,有便秘及时治疗。②避免受凉,尤其是要注意足部和腰腹部的保暖。③不建议练游泳和滑冰,这两项易诱发遗尿。
①从小为儿童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掌握夜间排尿规律,定时唤醒或使用闹钟,使儿童逐渐形成时间性的条件反射,并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②应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的环境刺激所造成的遗尿。
③当儿童面临挫折和意外时,家长应善于疏导,帮助儿童消除心理紧张,当儿童出现遗尿后,不应责备或体罚,应寻找原因,对症治疗。(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