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小儿咳嗽的中医诊治,快收藏!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较为常见的症状,也可以是全身疾病或者其他疾病的一种病症。中医关于咳嗽最早可追溯到《素问·五脏生成篇》,其中云“咳嗽上气……甚则入肺。”中医学认为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咳”“嗽”往往同时出现,故称之为咳嗽。

    1.小儿咳嗽的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当外界天气变化,邪气入体影响肺部功能正常发挥,导致患儿出现咳嗽。小儿咳嗽中医分为风热咳嗽、风寒咳嗽、肺肾两虚咳嗽、肺脾两虚咳嗽等证型,主要病位在肺,根据病因可分为内伤咳嗽、外感咳嗽。

    2.小儿咳嗽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外治法、内治法两大类。

    (1)外治法

    ①针灸疗法:扁鹊曾云:“医之治病用灸,如煮菜需薪”,充分说明针灸治疗和中药治疗同等重要。通过针灸相应穴位,达到调节阴阳、改善气血等效果,使得小儿咳嗽得到明显改善。但该种治疗容易造成小儿不适感,依从性较差,推广难度较高。

    ②穴位按摩:此方式主要通过对相应穴位进行推拿、按摩缓解咳嗽。具体方法可以运内八卦、清肺平肝等,都达到改善咳嗽的目的。

    ③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治疗方法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对胃肠道造成影响,治疗安全性较高。该种方式也可以同药物方式联合应用,增强治疗效果。

    ④拔罐疗法:该方法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祛风散寒的效果,小儿咳嗽运用拔罐的方法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需要注意,因为小儿年龄小,在拔罐治疗中要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拔罐治疗伤害到孩子。

   (2)内治法

    ①清热化痰法:小儿是纯阳之体,患儿邪气入体后,容易化热,肺气郁闭,使得宣发功能失常,上逆为咳。小儿脾常不足,使得运化不足,容易出现痰湿等,因此在治疗该类患儿可以采用清热化痰法,改善小儿咳嗽、咳痰等情况。

    ②宣肺散寒法:外感风寒是小儿咳嗽病因之一,《小儿药证直诀》中云“夫嗽者,肺感于微寒”。肺为娇脏,寒邪入侵,外合毛发,寒邪袭表,伤及肺脏。治疗此类咳嗽,可以选择宣肺散寒的方法,常用此类药物包括加味止嗽散等。

    ③燥湿化痰法:小儿肺脾容易感受外邪,出现脾肺损伤,导致体内积聚痰湿,《医宗必读》中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针对此类患儿在治疗中,需要祛湿止咳、健脾化痰。常用药物包括二陈汤加味、三子养亲汤等。

    ④滋阴润肺法:《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中云“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说明咳嗽是因为脾肺气阴两伤,针对此类患儿治疗中,可以采用滋阴润肺方法。

    ⑤益气健脾法:脾同咳嗽关系密切,日常生活中孩子饮食不忌生冷,使得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出现咳嗽。治疗该种咳嗽可采用健脾化痰汤等治疗。

    ⑥消积化痰法:现在的父母对小儿都挺宠溺,使得小儿容易偏食、挑食,容易出现饮食积滞,日久生痰,上贮于肺的情况。治疗中可以采用曲麦二陈汤治疗。

    ⑦补益肺肾法: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在治疗小儿咳嗽上可以从补益肺肾入手。肺与肾为母子之脏,金水相生,治疗中注重补肾固本、敛肺止咳。

    ⑧活血化瘀法:对于慢性咳嗽的小儿,因为患病时间长,导致气血耗损,治疗中可以从活血化瘀入手。

    综上所述,小儿咳嗽十分常见,当出现咳嗽后,中医学治疗从咳嗽病因、病机、病证等方面入手,辨证施治。同时在治疗期间,家长要做好孩子生活护理,以利于孩子早日康复。

(儿科 刘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