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患儿,他会摸摸医生的听诊器,拍拍医生的手电筒,绕着桌子转转圈,据家长说这类孩子多是因为在上课期间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总是来回走动,影响课堂纪律,打扰老师和其他同学上课而被提前放学的。有这种临床症状的疾病,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那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表现还有哪些?其诊疗现状是怎样的呢?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童年期,影响可延续至成年,其主要特征是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注意哟,是“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全球儿童发病率约为7.2% ,60%—80%可持续至青少年期,50.9%持续为成人ADHD。约65%的患儿存在一种或多种共患病,比如抽动障碍、学习障碍等 。ADHD不仅损害学习功能,还存在其他多方面、涉及生命全周期的损害。早期识别、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ADHD的预后。
ADHD的核心症状是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当儿童出现与其发育水平不相适应的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同时伴有学习或社交等单一或多个功能损害,则应考虑ADHD可能。
ADHD的规范诊断需运用较全面的临床评估工具,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有其自身特点,并且ADHD共患病多样、甚至重叠,所以在此提醒疑似ADHD症状的家长朋友们,及时到专病门诊进行更科学、更详细的评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6岁以下儿童诊断ADHD应谨慎,筛查阳性者可列为监测对象监测、随访,暂不轻易诊断。
ADHD的鉴别诊断也很重要,比如:活动水平高的正常儿童、生活中特殊变化影响或某些疾病早期均可出现注意缺陷、多动或冲动症状、早期精神分裂症、儿童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疾患等。其次,ADHD的共患病多发,比如:抽动障碍、特定学习障碍、遗尿症、儿童失神癫痫、破坏性行为障碍等,诊疗中,特别需要注意儿科共患病,明确主次,以制定不同的治疗及管理方案。
现代医学治疗ADHD时,6岁以下儿童原则上不推荐药物治疗,仅在症状造成多方面显著不良的影响时才建议谨慎选择药物治疗。临床用药包括以下两类:中枢兴奋剂常用的有哌甲酯和安非他明。我国目前仅有哌甲酯类制剂,为一线治疗药物。非中枢兴奋剂如: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托莫西汀,也为一线治疗药物;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可乐定、胍法辛等。
传统医学治疗ADHD时,认为“脏腑柔弱,阴阳稚嫩,神气怯弱”是小儿对本病具有易感性的体质基础和内在因素。“阴阳失调,阴静不足,阳动有余”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脏腑病变主要表现在心、肝、脾、肾四脏,病性以虚为主,也可能因虚致实,出现痰热、阳亢、淤血、火旺的实证表现。临床常见分四型:心肾不交型、心脾不足型、肝风内动型、风痰上扰型,辨证论治,近期疗效可靠,临床验证其副作用少。加之我科中医特色种类多样,对不同证型的治疗,比如穴位贴敷用药不同;耳针、耳穴压豆选穴各异;脏腑点穴也是因证变化等,配合口服药物应用更佳,对口服药物困难的患儿也可给予更大的帮助。
ADHD的治疗需根据总体原则和个体情况设定治疗目标、制定长期治疗计划,定期随访、评估,监控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按照慢性病管理策略进行管理。
(王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