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白衣逆旅•守护健康

二〇二一,辛亥年,酉月,时疫正盛,余志愿从河南省中医院第十二批应急队伍,由金水至二七,深入疫区腹地,为封闭之高危民众检测核酸,沿途所思所感甚多,遂赋诗一首,稍宽思绪,以明心志。

入秋二七测核酸,

朝闻院会征义贤,

掸衣捋袖从军前。

涓埃小毒何足惧,

不负医书丹心献。

微信图片_20210820154100.png

这次抗疫志愿活动持续了整整一天,晨兴聚义会,戴月合舆归。我所在的第七小组主要负责连云社区高危群众的核酸采集工作,作为一名首次参与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初到社区,表情虽是平静,掩藏其下的内心涟漪却是此起彼伏,除了怀着医者所肩负使命的责任感,还夹杂着一丝紧张与兴奋,像极了刚入战场的新兵,纵是最危险的战场,也有渴望征服的豪迈,当然,这战场没有硝烟。回过神来,我们进行了简单的“新-老”组合分组,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大家得到实践锻炼。整个社区分成4个院落,不同院落的工作量有所差别,由易至难,循序渐进,我们人员稳步推进,穿梭在楼层间,头顶的斑驳日光不知不觉间换成了漫天星光,不变的是和着汗水粘在身上的白色隔离衣和一颗炽热的心。隔着门窗,看到一双双略显落寞的眼神,只有当你走近时才发现,每双眼睛里都有一点闪光,我知道,那是医务人员带来的希望之光。轻轻地擦拭鼻咽和口咽,小心翼翼地将标本分装,整个过程都要减少接触,但医患之间的距离并未变长,因为连接彼此的纽带是信任。“谢谢,您辛苦了”简单的一句问候,彼时胜过了千言万语。

任务结束时,已是深夜凌晨,脱下隔离衣,整个人彷佛从厚重的桎梏中解放,衣衫已然湿透,手掌也泡得发白,喉咙干得厉害,肚子也不争气呢,但无暇停留,擦擦眼镜上的雾气,心也跟着明亮了。

回程前,望着车上“河南省中医院支援医疗队”的标识,我陷入思考,2003年的“全民抗击非典”随着时间流逝渐行渐远,但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却远远没有结束,的确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回想起来,那时的自己还是懵懂稚嫩的孩童,对于那场全民战“疫”并没有特别深刻的理解,对于大人们的“新闻世界”更提不起什么兴趣,甚至会因为放长假而兴奋,那时的新闻称奋战一线的医务人员为“白衣逆行者”,而对于这些大人们赞颂的白衣逆行者,除了惊讶与一丝羡慕,更多的是疑惑,这些人又不像动画中拥有各种超能力的英雄,他们被厚厚的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看着甚至有些笨拙,他们怎么也成为了英雄?然而,时光荏苒,有时候也会故作超然,感慨“造化弄人”,谁又能想到那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在18年后也成为了“逆行者”,也会每天心切地收看当初嗤之以鼻的各种新闻,也会为奋战在一线的“同袍”捏一把汗。

微信图片_20210820154142_副本.jpg

如今,当我成为一名河中医人时,儿时的疑惑解开了。即使黑夜无光,总要有人去点亮希望。没错,那繁重而不透气的白色隔离服包裹着的是一个个陌生的面孔,此情此景,似曾相识,18年的光景,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逆行者”赤诚的心!他们是医务工作者,也是平凡的人,是父母的眼中永远牵挂的孩子,也是孩子心中永远可靠的父母。在院本部的花园内,有一块“大医精诚”石,“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如此可为苍生大医。”或许他们并不是所谓苍生大医,但是当瘟疫来临之时,他们仍义无反顾,为的只是那一双双祈盼的眼睛。

回到家,洗漱完毕,东方已露鱼肚白,卧床将歇,总想着写点什么,遂提笔作文,“白衣逆行者”们点亮的希望之光,将由全世界人民一同守护,愿大家同心戮力,驱散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图文/蔡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