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我院肿瘤诊疗中心开展第一期多学科会诊(MDT)

12月24日下午三时整,河南省中医院肿瘤诊疗中心第一期MDT(多学科会诊)在肿瘤二区示教室举行。

本次MDT由肿瘤二区马纯政主任主持,邀请肿瘤三区郭志忠主任医师、磁共振室王同明主任医师、普外二科郭伟胜副主任医师、病理科王自闯副主任医师、肝胆脾胃科王宇亮副主任医师参加。本次会诊的是一位胆管肿瘤术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人。由于是第一次举办,所以本次MDT除了要得出诊断结论及诊疗方案,还兼有练兵的目的。


病人杨某,男性,49岁,于2023年12月出现皮肤黏膜黄染,至省内某医院行腹部MRI示:高位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内占位。2024年1月26日在省内某三甲肿瘤医院行“胆管支架置入+胆管成形+胆囊切除+肠黏连松解术”,术后病理:(胆囊)未见癌,术后诊断:“肝门胆管恶性肿瘤 梗阻性黄疸”。术后未做其他治疗,定期复查。2024年3月至郑州某三甲医院复查PET-CT示:肝门部术区片状软组织影代谢活跃,考虑肿瘤活性残留或复发;肝门区、肝胃间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代谢活跃,考虑转移。未做针对性治疗。于2024年7月复查腹部MRI示:肝门及腹主动脉旁略大淋巴结,较前增大,考虑转移。后仅口服中药治疗。2024年12月当地医院复查CT:1.肝内多发占位;2.肝内部分胆管扩张;3.胆囊显示欠佳;4.腹膜后淋巴结肿大。遂来我院诊治,入院时精神一般,全身乏力,目睛黄染,食欲欠佳,纳眠一般,小便色黄,大便基本正常。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入院检查未发现确切肿瘤证据,遂于12月17日行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21日病理示:镜下少许肝组织,肝细胞水肿,点状坏死,局部见肝细胞内淤胆,肝血窦扩张淤血,汇管区扩大,其内纤维组织及小胆管增生、急慢性炎细胞浸润,界面炎可见,未见明确肿瘤成分,符合慢性炎症。住院期间中医以健脾渗湿、解毒散结、行气退黄治法治疗;西医治疗予保肝降酶等对症处理,症状持续价值,遂计划行全院MDT,以明确诊断或为诊断寻找思路。

在专家讨论环节,王同明主任医师意见:该病例明确诊断存疑,患者术前磁共振提示:高位梗阻性黄疸、肝门占位,术后病理未见明确恶性肿瘤病理表现,2月后复查PET-CT考虑肿瘤活性残留或复发,来我院磁共振显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肝门部及肝左叶片状弥散受限,增强延迟强化,像炎性病变表现,现需参阅术前磁共振片、复查PET-CT进一步了解肝门部病变情况对比变化,确定病变是否进展,建议行肝穿胆道造影再取活检做病理,确定肝门部占位性质。

郭伟胜副主任医师意见:胰胆管癌与十二指肠乳头状癌二者来源不同,治疗效果及预后均有所不同,CA199升高不能明确为胆管恶性肿瘤,对于一些良性病变也有可能升高,针对该患者其手术切除难度较大,因而胆管送检难度大,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更倾向于硬化性胆管炎或其他胆管炎。

王自闯副主任医师意见:手术及穿刺标本送检病理应避免挤压、破坏组织,以免影响病理诊断结果,患者于外院手术未送检胆管病理,本次肝穿刺活检病理考虑炎性,不具备恶性肿瘤病理学特征。

王宇亮副主任医师意见:肿瘤标志物CA199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患者胆红素、GGT进行性升高,胆管扩张并梗阻表现明确,结合肝穿刺病理结果提示:G2S1型,考虑胆管炎。

郭志忠主任医师意见:患者PET-CT提示肝左叶及肝右后叶胆管走形区代谢活跃,但穿刺活检病理提示炎性改变,恶性肿瘤证据不充分,不排除有肝炎、肝硬化、自免肝的可能。

各位专家就胆管恶性肿瘤及胆管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深度的沟通和探讨,并对该病人的可能诊断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思路和方向。最后,马纯政主任对各专家会诊意见进行概括点评,并对MDT的意义进行了概括,MDT是基于病人复杂病情而进行的多专业、多学科的专业互动,会诊专家在充分展示自身专长的同时将会吸收其他专业的优势,甚至与其他专业产生碰撞,一方面会产生更加合理、科学的诊疗方案,另一方面也会提高与会专家对相关专业的知晓程度,进一步提高处理复杂疑难病例的能力和水平,当然对其他年轻医生来说,MDT将会呈现一场高水平的临床实践课,影响是深远的。最后,马纯政主任代表本次MDT的组织者对各位会诊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并对组织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以便以后的MDT活动更加高效,为扩大影响,不断提高会诊水平打好基础。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互动,并共同推动肿瘤的精准诊疗,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文/吴芃)

(编辑/王伟琰 审核/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