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督脉八髎隔姜灸是指在督脉、八髎及膀胱经所在脊柱段的大椎穴至长强穴隔药灸的中医外治特色技术。本疗法充分发挥经络、腧穴、艾灸、药物的综合作用,具有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调和阴阳的功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时节,人体阳气外浮,内里空虚,最需养阳,加之生姜性升,三伏时节加隔姜灸,升阳效果最佳。
起源背景:《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指: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太阳,没有它就没有生命。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快,经常加班熬夜,喜食寒凉之品,我们的阳气被慢慢的消耗,导致阳虚体质,表现为身体特别怕冷、冬天四肢不温、夏天对凉风敏感、不能忍受潮湿阴暗的环境。艾草是引“天火”的燃料,属纯阳之性,古人常点燃艾草来调理保健养生,经过改良后的督脉八髎隔姜灸就是一项借此天火之力来疗身体之疾的中医护理特色技术。
用物准备:灸粉、小黄姜、艾绒、消毒医用纱布、打火枪、95%酒精、督灸盒、毛巾。
操作流程 :
1、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2、定穴:督脉、八髎、膀胱经。
3、铺巾:在患者骶尾部及两侧铺上大毛巾。
4、铺药:清洁施灸皮肤,沿大椎穴至长强穴铺上3g药粉。
5、铺姜:使用专用器具在督脉、膀胱经及八髎铺4cm厚小黄姜。
6、铺艾:已铺好的小黄姜上(督脉、膀胱经及八髎穴)铺2cm厚的艾绒。
7、点艾:点燃艾绒,犹如太阳之火,以达驱寒、除湿之效。每次灸一壮,治疗时间约1小时。
适应证:
1、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慢阻肺、体虚感冒等;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痛、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
3、生殖系统疾病: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炎症、宫寒不孕、痛经、夜尿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等;
4、骨科疾病:颈肩腰腿痛、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增生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等;
5、其他:亚健康状态(怕冷怕风、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疲劳、精力不足)、耳鸣、失眠、年老久病、虚损劳伤,阳虚体质、痰湿体质的调理。
禁忌证:
1、实热证、阴虚证。
2、高血压病不稳定期,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
3、高热、月经期量过多、体质过于虚弱者。
4、妊娠期。
5、过饱/劳/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怒者。
注意事项:
1、忌食各种海鲜、酒水、香菜、辣椒等发物、生冷水果、冷饮、肥甘厚腻之品等。虚寒体质者平时忌食寒凉生冷蔬菜水果(如西瓜、香蕉等)、海鲜、冷饮等。
2、注意保暖,艾灸四小时后再洗温水澡,忌灸后马上用冷水、吹风/空调/风扇等。灸后宜休息5-10分钟,再行活动。
3、排病反应:灸疗过程中及灸疗之后会出现不适反应,如发冷、冒臭气、吐痰涎、腹痛、腹泻等,甚至多年前有过的病症都会重复多次出现,其属于正常的排病反应。
科普小知识:为什么选用小黄姜?医学研究表明:生姜药用以小种姜为好,小种生姜又叫“小黄姜”。因其含有丰富的姜醇、姜油萜、姜烯、水芹烯、柠檬醛、芳香油等油性挥发物,还有姜辣素、维生素、姜油酚、树脂、淀粉、纤维及少量的矿物质。小黄姜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功效,主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症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
2021年三伏时间表
伏前:7月1日-7月10日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7月31日
中伏加强:8月1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19日
伏后加强:8月20日-8月31日
(文:郑丽丽 图:武起东、李金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