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护理 -> 正文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之面碗灸

发布日期:2020-09-25 浏览次数:

改良型面碗灸利用脐部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和通五脏六腑、联络全身经脉的功能,发挥面碗、穴位、中药、艾塔、中药热奄包的多重作用,借助中药作用和艾火的纯阳热力,以穴位和经络作为载体,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健脾和胃升清降浊通调三焦利水消肿,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祛除湿邪、扶正固本、健脾温肾预防疾病,保健强身之目的。




起源背景:

面碗灸脐灸的一种,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和彭祖分别创有熏脐法和蒸脐法以补诸虚百损,防病保健,强身延年。《黄帝内经》记载了许多敷脐疗法的理论,对脐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的关系也有详尽的论述,奠定了后世脐疗的理论基础。春秋、战国时代《五十二病方》,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等均有对脐疗的相关记载。

灸具也从最早的树枝、蒜、蜡等不断改进,到了晋代已有隔面灸,发展至清代已有最初的隔面碗灸。我们现在所开展的改良型面碗灸,是利用全麦面粉。《本草拾遗》当中记载:“小麦面,补虚、厚肠胃、强气力。”小麦本身即有养心、益肾、和血、健脾、除热、止渴、祛湿的功效,可治烦热、消渴、泄利等疾病。

操作部位:

神阙穴脐为任脉神阙穴所在部位,通过任脉与所有的阴脉相联络,为“阴脉之海”;能通过督脉与诸阳经联系,同时又为冲脉所过部位,有“脐为五脏六腑之体,元气归藏之根”之说。




用物准备:治疗盘、治疗巾、镊子、药饼、面碗、艾塔、热奄包圈、打火机、治疗碗盛少量水、烧伤药膏(京万红),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cccc.jpg


ddddd.jpg


操作流程:

1.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操作部位,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2.用纱布清洁脐部皮肤。

3.铺一次性洞巾,放置加热后的热奄包圈,将制作好的药饼放置患者神阙穴,上置面碗,艾塔置于面碗中间,点燃后置于药饼之上。

4.每壮灸10分钟,共灸3壮。

5.灸3壮后撤去面碗、热奄包及一次性洞巾,将药饼完全贴敷于患者脐部,嘱患者6-8小时后揭下穴贴,并用清水清洗局部皮肤。

6.操作的过程中要不断询问患者感受,有无灼痛感,防止烫伤。并注意病室通风,配备便携式的排烟机,达到通风的效果。


gggg.png


适应证:

1.健脾和胃,升清降浊:对血糖升高、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纳呆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2.调理冲任,温补下元:可用于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等。

3.通调三焦,利水消肿:可治疗消渴水肿、小便不通、腹水、黄疸等病症。

4.扶正祛邪,养生延年:可用于虚劳诸疾和预防保健。

禁忌证:

1.脐部皮肤有炎症、破溃者禁用。

2.过饥、过饱、酒醉时禁灸。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严格掌握热度,防止烫伤皮肤,老年患者及局部皮肤感知减退者尤其注意。

2.久病体弱及有严重心脏、肝病患者,用药量不宜过大,留药时间不宜过长。

3.孕妇若非治疗妊娠诸病应慎用或忌用灸法,特别是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4.熄灭的艾塔,应夹入盛水的治疗碗内,以防发生火灾。


东风路院区:郑州市东风路6号 

迎宾路院区:郑州市迎宾路40号(迎宾路与花园路口向西)

21世纪门诊部:郑州市花园北路55号附1号(76中学南侧)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豫ICP备06016822号 豫卫网审【2012】第30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