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健康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自制膏方正当时

发布日期:2024-01-30 浏览次数:

自制膏方正当时

作者:河南省中医院药学部 史宏妍

冬三月气候寒冷,自然界万物凋谢,阴寒胜而阳气衰。在冬季补养,既可及时补充人体的气血津液,抵御严寒的侵袭,又可使来年少生病。中医有“秋冬养阴”、“秋收冬藏”之说,一般服膏方多由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冬令是服膏方的最佳时间。

膏方进补是针对慢性病、亚健康以及一些体质存在偏差,需要调整的人群, 需要调整体质进补身体的小伙伴可以看过来了。

膏方是中医传统的进补方法,具有良好的营养脏腑、促进健康、抗衰延寿的疗效,且味甘,服用方便,更易为患者接受。医院有专业的药师可以加工膏方,如果不方便来医院,在家也可以自己学着做膏方。今天就在这里教大家如何在家自制膏方。

自制膏方的程序

一、中药的煎煮和浓缩 

1.胶状药物制作: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类药物,一般配用量为500克左右,用家用食品粉碎机粉碎,置于洁净带盖瓷碗中,加绍兴黄酒浸泡 (一般500m左右),搅动均匀,浸泡约24小时,置于高压锅中带盖隔水蒸上汽后约40分钟,备用。

2.贵重药如人参、西洋参或冬虫夏草等,加水浸泡2小时,另起小锅单独煎煮2小时以上或高压锅中带盖隔水蒸煮1小时左右,并将药汁与药渣同时于食品加工机中粉碎成泥状备用。    

3.取中药饮片,加处方量10-20倍的水,进行浸泡2-3小时,大火烧开,改文火煎药1小时,滗出药液。

4.锅中再加同样量的水,大火烧开,改文火煎药40分钟,滗出药汁.

5.锅中第三次加等量的水,大火烧开,改文火煎药30分钟,滗出第三次煎药得到的药汁。

6.合并3次煎药所得的药汁,在一个敞口锅里浓缩收汁,约1.5小时,过滤掉表面的浮沫。


二、 注意事项


辅料家庭用一般为麦芽糖、蜂蜜、冰糖等。要根据个人口味或需要来定。


(1)麦芽糖又名饴糖,具有补脾养胃,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等功效。


(2)蜂蜜 具有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美容养颜等功效。市场上买来的蜂蜜一般较稀,需要在锅中炼制一下去除部分水分。


(3)冰糖:白砂糖经加工而成的结晶。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等功效。


小伙伴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三、 装瓶保管与服用

1.熬制好的膏方要趁热倒入事先洗净晾干,消毒好的敞口玻璃瓶中,可覆盖洁净纱布或薄纸自然凉透(不可用冰镇等其他方式)24小时以上,才能盖上盖子,否则容易变质。

2.包装好的膏方可放于冰箱中低温冷藏,如果没有冰箱,也可放于阴凉通风的地方。

3.取用时,取用时间宜短,需用固定的洁净干燥之汤匙,若每次更换不同的汤匙取药,易致膏体发霉变质。

4.服用方法:服法可分为开水冲服或含化。可空腹服、饭前服、饭后服或睡前服。一般早晚各一次,服用以汤匙一匙为宜,约合15~20毫升。初次服用者一般小量试服,再逐步增加。每次服药一定要定时、定量。

推荐冬季自制膏方

1、养颜美容膏

【处方组成】西洋参、当归、生地黄、枸杞、女贞子、桑棋、巴戟天、酸仁、陈皮、砂仁、核桃仁、大、黑芝麻、阿胶等三十三味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镇心安神,调补肝肾,固摄冲任。适用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肝肾亏损,冲任不固,月经过少,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腰膝痠软,夜寐不宁,舌体胖大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症。

【用法与用量】开水调后服用,一次10-20g,一日2次,早晚各1次。


2、十全大补膏

【处方组成】党参、炒白术、当归、川芎、熟地、肉桂等十味。

【功能主治】养气育神,醒脾健胃,温暖命门,养血调经,温补气血。适用于气血两亏、神疲体乏等症,尤其是年老、体弱及病后初愈之人。

【用法与用量】开水调后服用,一次10-20g,-日2次,早晚各1次。


3、长春益寿膏

【处方组成】天冬、杜仲、山萸肉、红参、柏子仁、巴戟天、远志、肉苁蓉、覆盆子等二十二味。

【功能主治】补五脏,调阴阳,益气血,壮筋骨。适用于体虚易倦,早衰健忘,心悸失眠,操劳过度、未老先衰,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

【用法与用量】开水调后服用,一次10-20g,一日2次,早晚各1次。


4、润肺化痰膏

【处方组成】北沙参、麦冬、五味子、山茱萸、生地、熟地、炒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枇杷叶、炙桑皮等二十余味。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补肺,滋肾纳气定喘。适用于喘促气短,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咳嗽,干咳或痰粘量少,口咽干燥,或伴有心烦,汗出,耳鸣腰酸,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用法与用量】开水调后服用,一次10-20g,一日3次,早中晚各1次。


编辑:史宏妍

上传:刘梦龙


东风路院区:郑州市东风路6号

迎宾路院区:郑州市迎宾路40号(迎宾路与花园路口向西)

21世纪门诊部:郑州市花园北路55号附1号(76中学南侧)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豫ICP备06016822号 豫卫网审【2012】第30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