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
1. 因医院条件所限,目前并无单独的传承工作室及资料室,传承工作室暂时设在王守儒教授办公室。
2. 工作室工作计划、总结、医案记录、研究记录、视听资料等资料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
3. 工作室资料放置在王教授办公室,由负责人丁虹管理;
4. 工作室成员须遵守工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维护。
5. 工作室内原有公共财产、书籍、视听资料等未经陈院士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外借、外带。
6. 工作室每半年召开一次总结会,总结经验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
二、经费使用制度
为规范传承工作室经费的管理、使用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证传承工作室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特制订本办法。
1. 传承工作室经费的管理使用坚持“科学规范、力求节约、专款专用、权责一致”原则,制定年度支出预算,发挥好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2. 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按照年度支出预算,确定支出方向,每一笔都要审计。
3. 经费支出范围包括:用于工作室建设的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用于工作室建设的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用于工作室承办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用于购买相关书籍、资料等;用于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国内专题学术研讨会、出版学术著作等;用于开展科研协作及培养传承人才的补贴;其他与建设工作相关的开支。
4. 经费不得用于个人消费支出,不得用于单位公用经费支出。
5. 工作室每一笔经费支出都要审计,设备支出需要本工作室提出申请,经工作室指导老师签字同意后,上报医院名医工作室,再上报财务科,最后上报设备科购置设备。
6. 经费使用要量入为出,不得超支。
7. 传承室经费不得用于不属于开支范围的其他支出。
三、跟师带教制度
(一)学习内容
1. 认真学习《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口齿类要》等经典医籍有关口齿疾病的论述,并写出读书笔记。
2. 重温中医学基本理论、中药学及方剂学。
3. 结合临床学习老师主编的《中西医结合口腔科学》。
4. 跟师学习老师的临床治疗经验,并总结出老师的学术思想。
(二)工作要求
1. 带教老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心传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2. 带教老师要严格管理所带学员,耐心为学员讲解临床知识,为确保传承教育工作质量,带教老师要按照年度带教计划,督促学员按要求进行学习、提高,按进度完成学习任务,并加注意见。对学员学习期间的学习质量负全面责任。
3. 学员要尊重带教老师,服从安排调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虚心请教老师学习上的疑难问题,保证学习质量。学员在学习期间,应保持学习的连续性。
4. 要认真撰写读书笔记、验案分析及老师学术思想总结,不得伪造、复印、他人代写,发现后将严肃处理。
5. 认真阅读指导老师指定的中医临床书籍,书写读书笔记。读背“医籍选编”指定的条文。每周跟师一次,撰写跟师笔记并及时记录临床医案;每月撰写老师医验案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每季度一篇;老师资料收集每人每年3份。
四、资料收集整理
1. 传承工作室成员要按时收集整理老师的典型医案及处方等原始料,并将老师治疗常见口腔疾病的经验方研制成院内制剂。
2. 收集跟师过程中的手写跟师笔记、典型病例及老师的批讲内容。收集整理与老师生平有关的文字记载、图片、实物、声像资料等,分类整理,妥善归档,分析研究。
3. 收集传承工作室成员学习中医经典论著的读书心得心。
4. 对整理的临证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老师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传承室每年至少发表2篇论文,出版相关著作。
5. 有计划召开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和继承工作的会议。总结王守儒教授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形成系统的专病诊疗方案,并推广应用于临床。
五、负责人职责
(一)工作室负责人职责
1. 制定本工作室工作方案;
2. 确定工作室研究任务,主持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 指导成员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计划并督促实施完成;
4. 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河南省中医院安排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培训任务;
5. 及时总结、撰写好工作报告。
(二)工作室成员职责
1. 成员要制定三年个人成长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2. 成员每学年至少阅读一本相关的理论专著,撰写读书笔记;
3. 按时参加工作室的每项活动,完成公开课教学、科研等任务。活动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表见解,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
4.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本工作室规定的学习和研究任务;
5. 团结协作,尊重知识产权,不得擅自发表共同研究的成果;
6. 做好个人专业发展记录,及时撰写阶段性学习总结。
六、学习培训制度
1. 工作室成员平时学习以王守儒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病案素材
为基础进行学习、探研、整理、挖掘,同时要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每年至少集中学习交流一次,并利用工作平台交流学习心得;
2. 工作室成员要在每年自学计划中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按个人需求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3. 工作室成员必须认真记录跟师门诊的所有病历,记好跟师笔记,并分析、整理、总结;
4. 工作室建立“每月一主题”的研讨制度。由工作室负责人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每月集体研究一次。
5. 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带教培训工作,完成工作室的学习、研究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显现,努力实现培养计划所确定的目标。
七、信息管理制度
信息管理制度包括信息资料上传,信息网络建设以及信息网络的维护管理
1. 传承工作室平台管理人员为传承工作室老中医药专家、负责人、继承人、工作室秘书等团队成员建立账号,及时更新团队成员信息。
2. 工作室秘书(丁虹、许小婷)负责工作室建设动态、影像资料、建设期内制定的王教授擅长的常见病及疑难病临床诊疗方案、继续教育项目、建设期内申请的知识产权、建设期内研发的院内制剂、建设期内研发的新药及等信息资料的上传工作。
3. 各传承人必须将下述内容通过自己的账号窗口上传网上:①自己跟师学习的典型临床医(验)案;②发表的与王守儒教授学术思想相关的论文;③依据王教授学术经验整理的书稿、出版著作;④围绕王教授学术思想开展的厅局级以上课题研究报告。
4. 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和王守儒教授负责信息资料的审核工作。
5. 工作室网站要及时更新。
6. 开通评论、留言服务,公布成员电子邮箱等方式,确保交流效果。
八、信息网络建设及维护制度
1. 工作室网站要及时更新。
2. 开通评论、留言服务,公布成员电子邮箱等方式,确保交流效果。
3. 工作室要及时通过网站发布工作动态、成员论文、专题研究课例设计、典型案例及评析、临床或研究故事、活动图片等。
任务分解
王守儒:本项目的传承人,负责传承、监督继承人的继承工作,负责总体工作的制定、修订、总结等全面工作。
刘爱群:负责传承室的全面工作,上传下达,做好上下级的沟通工作,
丁虹:传承工作室的负责人,并负责复发性口疮、浆液细胞瘤的病案整理。
孟红军:负责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病案搜集整理工作,并负责专利的申报工作。
王国芳:负责牙周病的搜集整理工作。
牛兵:负责课题的研究及报奖工作。
王静:负责萎缩性舌炎、叶状乳头炎的搜集整理工作。
王艳玲:负责课题的研究及报奖工作。
郑守慧:负责萎颞下颌关节功能综合征、肿瘤的搜集整理工作。
韩小幸:负责干燥综合征、地图舌的搜集整理工作。
侯学敏:负责白塞氏综合征、疱疹性口炎的搜集整理工作。
许小婷:负责慢性唇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搜集整理工作,并负责信息网络平台管理上传工作。
芦真杰:负责灼口综合征、天疱疮、类天疱疮的搜集整理工作,并负责全部病历的分类、发送工作。
另外每人每年发表2篇国核学术论文。
东风路院区:0371-60908760(急诊)、60908747(挂号室) 、60908829(医保)、60908781(院办)
迎宾路院区:0371-55095256(急诊)、 55095158/55095258(咨询电话)
21世纪门诊部:0371-65352687(挂号室)、 65352650(办公室)、65352695(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