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鲤治疗梅尼埃病的经验讲座
2014年3月5日,李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举办了题为“李鲤治疗梅尼埃病的经验”的讲座。
讲座主题:李鲤治疗梅尼埃病的经验
讲座地点:河南省中医院传统医学诊疗中心
主讲人:李为民
参加人员:何华、孟毅、常学辉、李金环、武月萍、王改凤、张志鑫、郑伟峰及研究生数名。
主要内容:
1、梅尼埃病的临床表现
2、梅尼埃病的病因病机
3、梅尼埃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梅尼埃病的辨证论治
会议总结:通过李为民医师对李鲤教授治疗梅尼埃病的经验的介绍与讲解,全体参会成员对于梅尼埃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中医辨证论治梅尼埃病等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更加详细的了解。
李鲤治疗梅尼埃病的经验
李鲤主任中医师在50余年临床实践中,学验俱丰。尤擅长用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病证,现将其治疗梅尼埃病的经验绍如下。
1 临床表现
该病的典型症状是反复发作的眩晕,听力减退和耳鸣,伴恶心、呕吐和眼球震颤。眩晕有数种形式,常见的症状是病人睁眼时感觉房子和周围景物在转动,闭目时则觉自身在旋转,病人可有自身不稳感;试图行走时,常向一侧倾斜或表现为前后左右摇摆;个别病人眩晕来势迅猛,可使其突然倒地,这时病人多表现为闭目静卧,头与身躯均不敢转动,剧烈眩晕发作之后,仍有自身或景物不稳,嗜睡乏力等。眩晕持续时间为数分钟或数天很少有超过两周者。听力减退及耳鸣多出现在眩晕发生之前,而在发作后加剧,通常多累及一侧,眼球震颤多为短暂的水平眼震。在眩晕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
2 病因病机
从西医来讲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迷路动脉痉挛、局部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内淋巴产生过多或由于内淋巴囊吸收障碍引起膜迷路积水,其病理改变为蜗管、球囊积水膨大,椭圆囊及半规管的积水较轻。
梅尼埃病属于中医眩晕病范畴,对于眩晕的论述始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医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诱发眩晕的重要原因,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晕。宋代严用和于《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中指出:“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由此观之六淫外感、七情所伤皆能导致。”第一次提出了六淫、七情所伤致眩之说。元代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学说,提出“无痰不作眩”。徐春甫《古今医统·眩晕宜审三虚》认为:“肥人眩运,气虚有痰;瘦人眩运,血虚有火;伤寒吐下后,必是阳虚”,提出了体质与眩晕发作的关系。梅尼埃病,根据临床症状和对病机的认识,当属七情内伤、脏腑功能紊乱内因所致眩晕,以痰湿、痰火、风痰、痰瘀互阻为主要病机。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梅尼埃病在神经系统检查方面无异常发现。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并排除由其它原因引起的眩晕病。因此鉴别诊断十分重要,主要应与前庭神经元炎、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性眩晕、延髓外侧综合征、小脑桥脑角综合征、药物中毒性眩晕、眼源性眩晕、眩晕性癫痫、晕动病等眩晕相鉴别。
4 辨证论治
4.1 痰湿上犯清窍型:
症见眩晕如坐舟车,见周围景物转动,伴耳鸣、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
证属痰湿上扰清窍,清气不升,湿浊不降,胃气上逆。
治以升清降浊,化痰祛湿。
方用蔓菊二陈汤和泽泻汤:蔓荆子10g,菊花15g,陈皮10g,半夏12g,茯苓20g,泽泻20g,白术12g,甘草6g,生姜6g。
4.2 痰火上扰清窍型:
症见眩晕,视周围景物转动,闭目觉自身转动,耳鸣,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痰阻经脉,火性炎上,痰火上扰所致。
治以升清降浊,清热化痰。
方用蔓荆导痰汤:蔓荆子10g,菊花15g,陈皮10g,半夏12g,茯苓20g,,胆南星10g,炒枳实10g,生姜6g。
4.3 风痰上袭清窍型:
症见来势迅猛,可使病人突然倒地,病人多表现闭目静卧,头部及身躯不敢转动,剧烈眩晕过后,仍有身体或景物晃动之感,甚至用双手握住床沿,仍怕从床上掉下,伴水平眼震、呕吐、耳鸣,及听力减退,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滑有力。
证属五志过极,肝风内动,肝风夹痰上扰清窍,肝气犯胃,胃气上逆所致。治以平肝熄风化痰。
方用蔓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蔓荆子12g,菊花15g,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5g,夏枯草20g,泽泻20g,陈皮12g,生姜6g。
4.4 痰瘀交阻,上扰清窍型:
症见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伴耳鸣,头目不清,胸闷,舌苔白腻,舌质暗,脉弦滑。
证属痰瘀交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中焦失和,胃气上逆。
治以和中化痰,活血化瘀,升清降浊。
方用蔓菊二陈汤合丹参饮加减:蔓荆子15g,菊花15g,陈皮12g,半夏12g,茯苓20g,丹参20g,檀香10g,砂仁10g,生姜6g,甘草6g。
5 验案举例
患者于某某,女,50岁。1997年10月26日入院,住院号0016065。入院主证: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动则加剧。闭目静卧时头晕减轻,伴听力减退,双眼水平眼震,形体偏胖,舌苔白厚微黄,舌体大,脉沉滑。血压16/11Kpa,体温36·4℃,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颈椎X光正侧位片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正常。本病的发生由于平素操劳太甚,脾胃受损,健运失司,导致水谷精微不化,聚湿生痰,痰阻中焦,清阳不升,痰浊上犯而发为眩晕。胃气上逆,致恶心呕吐;风痰上扰则发为耳鸣或眼震。中医诊断::眩晕,风痰上扰清窍。西医诊断:梅尼埃病。治以平肝熄风化痰法。方用蔓菊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蔓荆子12g,菊花15g,半夏12g,夏枯草20g,白术12g,天麻15g,陈皮10g,泽泻20g,生姜6g。每剂水煎两次,取汁600ml,分3次口服。治疗期间嘱其低盐饮食。经治7天痊愈出院,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6 按语
梅尼埃病属中医“眩晕”范畴,根据临床证候,当属中医痰证范围,根据临床观察,常与情志不和、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有关。因其个体差异,其病机有属痰湿者,有为痰火者,有属风痰者,有为痰瘀者。因脾胃为生痰之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主水液,开窍于耳,所以该病与脾、肝、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在治疗上总的不离祛痰,有的偏于化痰祛湿,有的偏于清化痰热,有的偏于化痰熄风,有的偏于祛痰化瘀。为何每方中均用菊花、蔓荆子二药?菊花《本经》曰:“主诸风头眩”,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菊花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可减轻迷路积水。蔓荆子因能泻湿降浊,升发清阳,为治上焦头目要药,东垣治头晕耳鸣常用之,故在治疗梅尼埃病时在辩证用药基础上常配用蔓荆子、菊花二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