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明亮的康复大厅里,一位脑出血术后的患者正专注地“划船”:他的每一次肩部前推,都精准操控着屏幕中的虚拟小船破浪前行。
该院康复科主任李彦杰介绍:"这是根据他关节活动度定制的游戏,在趣味中完成抬臂训练。"
在即将开诊的河南省中医院五龙口院区康复科,这样的智慧场景即将成为常态。

“康复医学的核心目标,是帮助患者‘重建功能、回归生活’。它不是简单的理疗,而是以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升为核心,多学科协作的‘全周期管理’”李彦杰解释道。
据了解,该科室在新院区将开放90张病床及涵盖针灸推拿、中药熏蒸、运动作业疗法等十多个专业治疗室。
李彦杰介绍,作为河南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及全国中医医院康复科排名前十的团队,科室以“中医为体、现代为用”的独特体系,不仅整合了督灸、面碗灸、项五针、舌针、头针丛刺带针训练等20余项特色中医技法,更配备了表面肌电评估系统、动静态平衡训练系统、外骨骼机器人、上肢康复机器人、等速肌力训练系统等国内一流设备。
此外,智慧康复管理平台的启用,可通过个性化时间表制定、实时记录和指纹打卡闭环管理,确保治疗准时、足量、可追溯,为疗效上了“双保险”。

值得一提的是,五龙口院区将重点发力肿瘤康复这一特色领域。
李彦杰主任表示,相较于脑卒中或骨伤康复等功能障碍的康复,肿瘤康复更为复杂。它不仅要应对手术或原发病,如脑瘤术后的偏瘫、乳腺癌术后的淋巴水肿等导致的功能受限,更要全程、全方位应对放化疗带来的‘二次伤害’,如剧烈疼痛、顽固性疲乏、白细胞锐减、恶心呕吐、肺功能损害、神经病变以及沉重的心理负担。”
因此,肿瘤康复的目标不仅是让患者“活得更久”,而且是“活得更好”。
针对这一特殊性,新院区专设肿瘤康复小组,整合中西医优势。“例如,放化疗后虚损患者,我们运用麦粒灸,它刺激性强、烟少,对提升白细胞和免疫力效果显著。”李主任举例道,对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团队创新融合中医刺络拔罐活血通络与现代气压循环物理消肿;肺癌患者可以艾灸温阳补气与现代呼吸神经电刺激反馈训练相结合。此外,针对癌性疼痛、脑瘤术后功能障碍等,均有精准的中西医结合方案。
李主任特别指出:“肿瘤康复是一场‘身心社灵’的全方位守护,我们比以往更注重心理疏导和疗愈环境的营造,心理康复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文/任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