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典籍丰富,博大精深。沉淀下来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传统,催生了文学、史学、哲学等一系列人文科学。现代护理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更加强调人文精神的运用,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学习典籍中的人文护理,增强护士主动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要关心、爱护和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给予细心照护、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增进护患信任,和谐医患关系,对培育优秀的护理人才、提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请点击播放音频)
【原文】
诊可十全,不失人情。
【解读】
在诊断疾病时,若想达到十全的效果,就不能忽视“人情”。这里的“人情”包含多方面内容,既指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因素,也涵盖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情况。医生在诊断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症状和体征来判断病情,还需深入了解患者的这些背景信息,如此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诊断。
【引用】
《黄帝内经》里的这一理念,对现代医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如今,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诊断设备层出不穷,但“人”始终是医疗的核心。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护工作者不可过度依赖仪器检查,而忽略了与患者的沟通。只有重视“人情”,关心患者的内心感受,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诊疗。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能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改善医患关系。
【点评】
“诊可十全,不失人情”这句古老的医学智慧,在现代医学环境下依然闪耀着光芒。它告诫当代医护人员,技术虽重要,但人文关怀同样不可或缺。在运用先进技术进行诊断时,不要忘记对面是一个个有着复杂情感和独特经历的患者。每一次诊断,都是与患者建立信任的契机,也是践行医学使命的关键环节。医护人员应把这一理念融入日常诊疗,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让医学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中不断进步,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让医学人文之光在医疗领域持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