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成果

传承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承成果 -> 正文

泄泻案

发布日期:2015-07-11 浏览次数:

贾某某,女,59岁。2015年6月1日

主 诉:食油腻后便溏,次数增多。

现病史:平素大便一天2~3次,大便成形;但稍吃油腻后自觉呕恶,大便溏,一天3~4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

既往史(药敏史):高血压8年;2年前查出头部脑动脉硬化;胆管结石25年;胆囊炎。

辅助检查:

血压:140/100mmHg(服用降压药);

心脏超声:左室顺应性下降,三尖瓣少量返流。

辨证分析:患者素体脾虚,进食肥甘致使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泌清别浊功能失司,而致大便稀溏,便次增多。证属脾虚湿滞。

诊断:中医诊断:脾虚湿停

西医诊断:亚健康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泄。

方药: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陈皮9克,炒薏仁30克,炒白扁豆30克,炒山药15克,车前子15克,川牛膝20克,地龙20克,鸡内金10克,焦东楂15克,桔梗15克,枳壳15克,甘草9克,生姜3克,大枣10克。15副水煎服。

其它治疗措施:

1、 起居有常,注意调畅情志;

2、 饮食有节,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复诊:2015年6月18日(女儿代述)

服上药后便溏有所缓解,但食油腻食品后不再呕恶。纳可,眠可。

处理:前方炒白术加至20克,车前子加至20克,焦东楂加至20克,去甘草加肉豆蔻9克。15服水煎服后,大便日行一次,变质正常。

心得体会: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水样便为主证的病症。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本案患者大便溏薄、便次增多,应属泄之范畴。

患者素体脾虚,进食肥甘后湿困脾胃,脾胃受损,运化失职,小肠无以分清泌浊,大肠无法传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则发为泄。治疗以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化湿止泄为主。

另外,肝主疏泄,调节脾运,故用桔梗、枳壳疏肝理气,使脾气得运。叶天士在《临证医案指南·泄泻》中提出久泄患者“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故用鸡内金甘草大枣以甘养胃,焦东楂以酸制肝。泄泻为小肠分清泌浊功能失司所致,《景岳全书·泄泻》:“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提出了分利之法治疗泄泻的原则,故以车前子、川牛膝利小便、实大便。

综上,泄泻之辨治,不独要考虑健脾化湿,还要考虑疏肝气助脾之运化,利小便助小肠分清泌浊。另外久病及肾还要温煦肾阳。

东风路院区:0371-60908760(急诊)、60908747(挂号室) 、60908829(医保)、60908781(院办)

迎宾路院区:0371-55095256(急诊)、 55095158/55095258(咨询电话)

21世纪门诊部:0371-65352687(挂号室)、 65352650(办公室)、65352695(内科)

东风路院区:郑州市东风路6号

迎宾路院区:郑州市迎宾路40号(迎宾路与花园路口向西)

21世纪门诊部:郑州市花园北路55号附1号(76中学南侧)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豫ICP备06016822号 豫卫网审【2012】第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