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被中医归为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季节,秋季早晚温差较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这个季节是人体在夏季与冬季的一个适应过程,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所以常常会引起人体生理机能上的失调,从而导致“上火”。
上火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及体征,所谓的上火就是身体的热性症状。在干燥气候及连绵湿热天气更易发生。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根据中医藏象学说,上火又可分为肝火、心火、胃火、肺火和肾火五大类,即五脏之火。五脏之火各异,调理也当有别:
1. 肝火,中医名词。指肝经火胜,内扰于肝的一种病理现象。多由于情志不遂、郁而化火、嗜食肥甘油腻而化火或其他脏火累及肝脏所致。临床表现多见目赤、易怒、头痛、胁痛、口苦、吐血、咯血、脉弦数等症。
预防:养肝的关键在于制怒,同时要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因为身体劳累,就会使人情绪不稳而易怒,所以生活中要少食辛辣、勿过劳、禁酒等。
食疗:菊花决明子枸杞茶。取菊花、决明子、金银花、甘草、枸杞子各适量,煮水代茶饮。此方清热平肝,清肝火。
2. 心火旺盛的人,主要表现为心烦意乱、烦躁不安,容易出现口舌糜烂、生疮、舌尖红等症状;儿童可表现多动、烦、急、不安等。
预防:保持好心态,防止情绪波动,多食果蔬,多饮水,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运动。
食疗:灯芯麦冬汤。灯芯草5克、麦冬10克,蜜枣一颗,加水共煮,此方有清降心火、生津功效。
3. 胃火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饮食过度。人体摄入和排出本应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如果摄入和排出不成正比,那么体内就会留存一些东西。时间长了,就会化热、化火。胃火旺盛的人,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口臭、口干或口苦。
预防:保持饮食健康、心情轻松,注意饮食环境卫生,做到定时、定量,少吃刺激性食物,控制情绪,避免长时间空腹等。
食疗法:绿豆粥。取石膏适量,用水煎煮,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此方具有清胃火清热解毒解暑除烦止渴通利小便的效果。
4. 肺火旺盛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喘、咽喉干疼、吐黄痰等,儿童肺热较为多见,如易感冒、经常咳嗽等。往往都是由肺火引起的,一般发生在秋季。
预防:在多风干燥季节,要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忌食橘子(生热),适当运动,但应避免寒邪侵袭。
食疗:川贝炖雪梨。雪梨1个,从上部1/3处切开,挖去梨核备用,川贝3克,放入挖空的梨内,放入适量冰糖,把梨盖好,用牙签把梨密封好,放入锅内蒸1个小时左右,即可使用。此方有润肺止咳之功效。
5.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傍晚口干、 烦热、失眠、盗汗、伴有腰膝酸痛或胫骨痛、足跟痛及遗精等症状。
预防:少食辛辣食物,少吃炸、爆、烤的食物,少吃热性食物,少吃补肾阳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
食疗:黄柏绿豆粥。黄柏10克,绿豆250克,白糖少许。黄柏煎水去渣,加入绿豆煮汤至烂熟,放入白糖,凉服,随意服用。此方可清利湿热、泻火解毒。
图文|编辑:王书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