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卫健委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的中药方清肺排毒汤更是成为网红药。清肺排毒汤用法里的“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被一些网友津津乐道,原来家常便饭的米汤也有抗新冠效果,对抗新冠肺炎一日三餐喝米汤岂不就够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米汤有哪些防治疾病效果:
中医认为,米或米汤味甘、苦,归脾、胃、心、肺经,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等功效,常用作清热药、补虚药、收涩药的药引用。
如在《小儿药证直诀》的泻白散中,佐以粳米一取助君药加强清肺热之效,二取培土生金来补养肺热耗伤阴津。《证治准绳》中治疗下利、便脓血等症时均加粳米,以达其“温中补气补下元”之效。《千金要方》中治产后痢赤白的心腹刺痛方,方中亦以粳米与味酸性温的石榴皮相配伍,取其固肠胃、止血痢之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妇科通经丸、控涎丸、疳积散等多种成药也选择米汤作为药引。
清肺排毒汤中,使用米汤的目的类似《伤寒论》中白虎汤之用粳米,一方面以其清心除烦之力助清热之功,同时缓以粳米之甘和,养胃生津而不伤正效果,并非是发挥抗新冠作用。
中医典籍中均以粳米入药,但是大部分医院和药店并没有药用粳米出售,方中所载的粳米和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有区别吗,药用能不能用食用大米替代粳米呢?
食用大米是不是都可替代粳米?
《本草经集注》指出“方药有俱用稻米、粳米,此则是两物”,《农书》记载:“南方水稻,其名不一,大概为类有三:早熟而紧细者曰籼,晚熟而香润者曰粳。”在《汉语大词典》中指出:“粳,稻之不粘者,今指一种介于籼稻、糯稻之间的晚稻品种,米质粒短而粗,粘性较强,涨性小。”可见粳米指米的一种,并不通指米。
那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区分粳米呢?食用大米可分粳米、籼米和糯米。糯米色白、粘性大较容易区分;粳米米粒呈椭圆或圆形,煮后粘性油性均大;籼米米粒细长或长圆形,粘性较小。常见的珍珠米、水晶米、东北大米等为粳米。
同是“粳米”,入药也是要分“三六九等”的。《证类本草》曰:“仓粳米,炊作干饭食之,止痢,又补中益气,坚筋,通血脉,起阳道。”《证治准绳》载健脾丸,用法以陈米汤下。由此可见,粳米入药时,陈粳米为佳,典籍多推荐一年陈粳米。
粳米做药引或入药时一般怎么使用?
做药引时,一般以米汤送服药物或者服药前后另服米汤。入汤剂时煎煮法大致有三种:一是粳米与药共同煎煮;二是用熬好的药汁与粳米共煎至米熟;三是用粳米煎煮的汤汁与其他药同煎。
药引学说是中药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医药的宝贵财富,除了本文所述米汤外,黄酒、生姜、红糖、红枣、蜂蜜、葱白、盐水等均是常用的药引,在中医药治病救人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药引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作为药引应该怎么使用,背后有么有科学道理,如有兴趣,敬请期待《中药中的趣味药引系列之二》。
撰稿 | 焦伟杰
编辑 | 韩 竞
上传 |王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