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绵羊、默念数数、听助眠音乐……各种办法都用了,可就是无法入睡,相信每个失眠的人都体会过这种痛苦。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不少人都会选用安眠药来达到助眠的效果。
安眠药是处方药,且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所以要遵医嘱服用,避免出现不良应。
安眠药使用还有哪些误区?应该如何安全使用呢?
Vol.01
治疗失眠先明确病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报告提到,我国民众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相比十年前时间缩短近1.5小时。
失眠是指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6h)、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失眠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失眠主要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
失眠的治疗应首先明确病因,并对因治疗;病因不明时选择对症治疗。
Vol.02
安眠药并非首要治疗方法
失眠的治疗首先应当针对病因,如积极治疗身体疾病。此外,还要注意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睡眠卫生,遵守睡眠作息制度,睡前做些放松活动、洗热水澡等。
服用安眠药只能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千万不要作为首要治疗方法。如果失眠较严重,拖的时间也比较长,可考虑吃安眠药。
安眠药的作用随剂量不同而异,小剂量时产生镇静作用,中等剂量时可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大剂量时则产生麻醉、抗惊厥作用。
一般睡眠障碍者可分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多梦和早醒等。对入睡困难者,可选用起效快、半衰期短的药;睡眠浅易惊醒者可选用中效安眠药;早醒等睡程短的患者可选用长效安眠药等。
Vol.03
慢性失眠患者忌连续每晚服用安眠药
在服用安眠药时,有四点需要注意:
● 预期入睡困难时,睡前5分钟-10分钟服药;
● 上床后30分钟仍不能入睡可即时服用;
● 夜间醒来无法再次入睡,且距离预期起床时间大于5h,可即时服药(半衰期短的药物);
● 慢性失眠患者,应用non-BZDs药物间断治疗,即每周选择数晚服药而不是连续每晚用药。
Vol.04
服用安眠药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服药期间不宜饮酒。酒精有激发安眠药中毒的可能,酒后服用安眠药,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
治疗期间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应告知医师正在服用安眠药的品种剂量。部分安眠药,如咪达唑仑等容易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轻则引起其他药物疗效下降,重则引起安眠药中毒的不良反应。
服用安眠药物后,常见药效残留(短效药除外),引起反应力、注意力的下降。服药期间不宜从事驾驶车辆、高空作业等工作。贮存时也应放于儿童不易触及的位置。
安眠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平衡能力下降等。因此,老年患者服药期间应小心活动,避免摔伤。
长期服用本类药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应定期进行血液生化检测。
Vol.05
特殊人群应遵医嘱服用安眠药
是药三分毒,在改善睡眠的同时,不能忽视安眠药对特殊生理和病理人群的用药禁忌。
● 孕妇忌服安眠药,有的安眠药可能使胎儿畸形,还可能出现新生儿哺乳困难、黄疸和嗜睡。孕期出现失眠时,最好是通过放松心情,按时作息等生活方式的调理来达到催眠目的。
●哺乳期妇女如果服用安眠药,其成分可能转移到母乳内,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母亲在哺乳期中服用安眠药,需避免授乳。
● 年老体弱者,机体代谢功能差,容易造成药物蓄积,会有头晕和走路不稳等副作用,可能给年纪大、身体较弱者带来危险。
●睡眠呼吸障碍者,安眠药能加深中枢抑制,所以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或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不宜服用安眠药。
● 患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重症肌无力患者,服用安眠药时,症状会急剧恶化。
编辑&图文: 徐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