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动态

工作室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室动态 -> 正文

医生不精于药 难以成良医

发布日期:2015-08-05 浏览次数:

医生不精于药 难以成良医

刘培民

2015年4月12日,时值阳春四月,春风拂面风景宜人,河南省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王立忠教授率领名医工作室王育勤、李彦杰、梁慕华、吕沛宛等学员奔赴河南省禹州市朱阁乡的河南省青山药业有限公司,专程拜访全国著名的最后的老药师朱青山先生。

我们的车队一进入位于禹州市北约3km的朱阁乡河南青山药业有限公司的大门,就望见一位精神矍铄、腰板硬朗挺直的老人在公司大门处迎接我们。这便是朱青山先生,先生今年已84岁高龄,然声音洪亮、气色红润、耳聪目明,看上去仿佛刚到退休年龄一般。先生一见王立忠教授即热情的将大家引入工作室,介绍中药的炮制和辨识知识。进去一看,传统的操作工具,药捻子、切刀、筛子等,尽现眼前。“我切的比机器薄多了,我可以把一个枣大的槟榔切得薄如绵纸。”说着,朱老就开始现场操练。还没等大家看明白,薄如蝉翼,均匀细密如纸片的槟榔铺了一地,大致一数近200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用手工切了。”朱老拿起自己的劳动成果很是自豪,虽然机器切的快、数量多,但没有手工切得薄。朱老说,切的目的是便于有效成分煎出,切的厚薄直接影响到药物疗效;提高煎药质量,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切后便于炮制时掌握火候,使药物受热均匀,提高炮制效果;利于调配和储存;利于制剂。我们随着王老师及朱先生的步伐参观,了解了中药加工炮制的规范及常用工具、辅料及火候等知识,并仔细认真参观了朱先生的药品加工车间和先生不遗余力的恢复古法炮制研制开发的九蒸九晒熟地、何首乌、槐米及黄精等知名药材过程方法,并且聆听了朱先生对中医中药独特的真知灼见。

朱青山先生是河南省保健品协会副会长、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保健品协会禹州中药加工炮制研发基地负责人、河南省青山药业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同时也是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禹州药会)代表性传承人。朱先生早在1987年就已获得由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亲手签发的老药工证书。朱先生一生和中医中药结缘,钻研中药炮制大半生,对中药有着很深的缘分。他已是古稀之年,仍对中医药古法炮制失传的绝技念念不忘,遂夜以继日花费10年光阴开始孜孜不倦的攻克难关。2007年九蒸九晒熟地黄终于重见天日。国医大师、原河南中医学院院长李振华对之赞不绝口:“黑如漆、明如镜、甘如饴,这才是真正的九蒸九晒熟地黄,别说在河南,就是在全国我也没有品尝过味道这么好的熟地黄。”也正是在国医大师的推荐下,由朱青山监制的熟地黄直接向百年老字号——同仁堂供货,一时成为中药界的美谈。如今,禹州四大九蒸货——九蒸九晒熟地黄、九蒸九晒何首乌、九蒸九晒黄精、九蒸九晒蜜炼槐角,在朱青山先生的不懈努力下都得以恢复,正因为他在中药炮制方面的贡献而被授予“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称号和牌匾。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因为一直恪守中药师傅传下来的古训,朱青山先生是出了名的“药管严”,诚信正直,从不在药上动手脚。他最看不上的就是那些打着治病救人旗号搞坑蒙拐骗的人。更让朱老耿耿于怀的是,现在的药工大多并不真正懂得药材炮制加工技术,在炮制的过程中不遵从古法,这样一来二去配制出来的药物要么药效不足,要么毒性未除,救人不成反夺其命。中药沦落如此,怎么能让人放心应用呢?

朱青山先生对于道地药材选择和炮制知识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而且先生对药材的真假伪劣和药效的正确发挥见解深刻,具有诸多绝活。朱青山先生在中药行当中摸爬滚打了六七十年,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眼观、嘴尝、鼻闻、腿踢,什么样的“假冒伪劣”,到了他面前都会无处遁形。目观其色:每一种药材,其药效的大小从外形上就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药材色泽的深浅,颗粒的饱瘪、大小等几个方面一综合,其品质也就大差不差了。嘴尝其味:一药一味,尽管有些药材的味很接近,一般人不容易辨认,但每一种药材都有专属自己的“DNA”,朱先生只要拈一片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六耳猕猴就得现形。鼻闻其香:久在药行混的人,对不同药材散发的香气很敏感,不用仔细辨别就能对号入座。药材的品质好坏与其香气的浓郁程度相关,朱老只需用鼻子闻一闻就能知道个大概。脚踢干湿:有些药材,量大,价低,没有造假的价值,朱老就用脚踢一踢装药的麻袋,根据药材发出的声音就能判断其干湿程度,毫发不爽。朱老对于全国各地不同药材的秉性了如指掌,凡经过他掂量的药材他都能准确地说出其产地、成色以及炮制后的药效情况。中药炮制加工技艺是朱青山先生叫响全国的招牌之一,也是朱老的拿手菜。一药一法,即使是同一种药,要想得到不同的药效,其炮制的方法也会不一样,炮制过程中的炒、炙、锻等火候的掌握,每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为什么古籍中的记载用中药方剂服后效如桴鼓的比比皆是,而现在的中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究其原因,不是大夫的医术不精,不是药不对症,而是因为在配药时所使用的药材不是来地道的产地,有效成分含量低,加上炮制不正确药效难以发挥。只有选取最地道的药材,加以先进的炮制工艺,才能得到疗效好的中成药,也就是“药材好,炮制精,药才好”。

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饮片入药,生熟异治”是中药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优势。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是中国所特有的,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通过跟师拜访老药师,很好的补上了一堂中药炮制课。鉴于朱老师孜孜不倦的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不畏艰难勇于攻关,我们也纷纷向王立忠老师表示,努力学好中医,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精髓和内涵,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东风路院区:0371-60908760(急诊)、60908747(挂号室) 、60908829(医保)、60908781(院办)

迎宾路院区:0371-55095256(急诊)、 55095158/55095258(咨询电话)

21世纪门诊部:0371-65352687(挂号室)、 65352650(办公室)、65352695(内科)

东风路院区:郑州市东风路6号

迎宾路院区:郑州市迎宾路40号(迎宾路与花园路口向西)

21世纪门诊部:郑州市花园北路55号附1号(76中学南侧)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豫ICP备06016822号 豫卫网审【2012】第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