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湿热案
病例:周某,男34岁,于2004年6月就诊,患右上腹部胀痛已有3月,经两次B超检查,均提示胆囊壁增厚、毛糙。消化内科按“胆囊炎”治疗,效果不明显。见患者右上腹部隐隐作痛,并有痞胀感,口苦,时有呃逆,大便时有秘结,脉象弦滑偏数,舌苔薄黄而腻。
诊断:腹痛案
证型:湿热案
辨证分析:辨为湿热蕴结胆胃二经,致气机不畅而作痛。
治法:清热化湿,舒胆和胃。
方药:用推气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炒枳壳10克,郁金10克,桔梗10克,陈皮10克,桂枝6克,黄连6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竹茹15克,川楝子10克,生麦芽30克,生甘草6克。7剂水煎服。
二诊:服用上方10剂,所患胀痛有所减轻,它症仍在。上方加生白术30克,全瓜蒌15克。
三诊:继服10剂,大便通顺,口苦减轻,呃逆停止发作。舌苔转为薄白,脉象亦较和缓。又服10剂,病告愈。查B超示:肝、胆、脾、胰未见异常。
体会:慢性胆囊炎右胁痛者,颇为多见,多为肝胆气郁夹湿热证候,故在应用推气散时,老师常合黄连温胆汤使用。本例症状、脉象、舌象,都具备气滞夹湿热之象,故选用推气散合黄连温胆汤是对应之举。但在应用推气散时,毛德西对于中焦湿浊重者,必用桂心,而对于湿浊不重,仅肝胆之气郁滞者,则用桂枝,因桂枝本可以调达肝气,且燥热之性又较桂心平和,还可以辛温通络,振奋阳气,只是用量要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