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谈中医传承与创新
毛德西,禄保平,张海杰,孙巧玲
摘要: 邓老认为: 铁杆中医,不是中医与西医结合,而是中医与现代尖端科学结合。中医学就是尖端科学,两个尖端科学结合,那就是更高的医学。关于中医传承与创新,邓老说要学习好中医,就要从经入手,因为经典是中医学之根,是后世各家学说之源头,必须下一番工夫才能学好。而要学习好经典,还必须注重临床实践。临床实践是中医的生命线,离开临床实践,中医就寸步难行。此外,中医也要与时俱进,西医的检查手段,西医可以用,中医也可以用,用‘拿来主义’的办法,补充中医的不足,中医也是这么发展过来的。要发展中医,就必须把中医教育办好,要抓紧抢救老中医学术经验,办学要多样化。
文献引用: 毛德西,禄保平,张海杰,等.邓铁涛谈中医传承与创新[J].中医学报,2014,29( 5) :659-660.
关键词: 邓铁涛; 国医大师; “铁杆中医”; 中医传承; 中医创新
癸巳炎夏,阳光明媚,万里晴空,我们一行四人南下广州,此行的目的是拜访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剑教授与邓老工作室陈坚雄博士的引领下,我们来到邓老的寓所。一走上楼梯,就看到一位老人在客厅里向我们招手,我们心中泛起一阵喜悦,“这就是我们要拜访的国医大师邓铁涛老师啊! ”当我们信步走进厅内,邓老从沙发上起身与我们一一握手,然后与我们面对面坐在茶几前,显得非常亲近、和蔼。客厅里悬挂着徐向前元帅写给邓老的条幅,写的是“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对邓老
仁爱之心的真实写照。邓老身着唐装,藏青色,细细看去,上
面有许多中国文字符号。虽然他已九十七岁高龄,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李教授向他介绍道: “这是河南中医学院前来拜访您的毛德西教授! ”我接着说: “邓老,您是我们久仰的老师,您在中医界德高望重,我们专程来看望您,希望您多多赐教! ”邓老说: “咱们互相学习。”
邓老说: “我在河南有两位祖宗,一位是医圣张仲景,是我们中医的祖宗; 一位是邓氏的祖宗,邓氏的祖宗在你们河南邓县( 现邓州市) ,我是第 25 代,500 年前我们是一家,前几年邓县卫生局还与我联系……这叫归祖。咱们都是一家人。”邓老说起话来,底气很足,目光含蓄平和,言谈举止持重。李教授说: “30 年前,我来广州读书,邓老就对我说,我也是河南的,那时感到很亲切。”然后我说: “您提出的要做一名‘铁杆中医’,对中医界影响很大,我们也很受启发。我们河南中医发展慢了一点,底子薄,人口多,希望邓老多指教。”邓老接着这个话题,就“铁杆中医”与中医的传承与创新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铁杆中医”,邓老指出: “有人认为,铁杆中医如同
铁杆保皇党一样,不好听,这是误解。铁杆中医,不是中医与西医结合,而是中医与现代尖端科学结合。中医学就是尖端科学,两个尖端科学结合,那就是更高的医学。王绵之教授( 国医大师) 的中药丸用在航天员身上,这不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吗! 李国桥是我的学生,他是研究热带疾病的,是世界第一流的疟疾专家,他的研究成果被选编入英国牛津大学的教科书。越南胡志明市一家医院,专门为他开设一个病区,治疗疟疾脑病,很有成果。SARS 刚开始流行时,不让中医介入,后来中医介入了,疗效很好。有一位非典患者,高热40 ℃ ,用了‘达菲’也没用,我们用中药治好了。病毒是常变的,不管什么病毒,进入到我们体内,就可以用《伤寒论》、《温病学》里的方药去解决,就能把它( 病毒) 赶跑。又如疟疾,是疟原虫进入脑内,若是将疟原虫杀死,却导致脑血管堵塞,脑损伤无法解决。中医不是针对病毒、细菌,而是活生生的人。事实上西医是这种病毒被杀死了,另一种病毒又出现了。中医是扶助正气,人的正气壮了,可以控制各种病毒、细菌。”
“中医本身就是尖端科学,我所说的‘铁杆中医’,不是不学习科学,而是要站在现代科技的尖端上面,这样结合,中医就会发展。西医把人体当战场,中医不把人体当战场。”
接着邓老就中医传承与创新谈了自己的见解。邓老说:“要学习好中医,就要从经典入手,因为经典是中医学之根,是后世各家学说之源头,必须下一番苦工夫才能学好。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而要学习好经典,还必须注重临床实践,老百姓之所以对中医信赖,是因为中医疗效是肯定的,是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所证明了的。临床实践是中医的生命线,离开临床实践,中医就寸步难行。”
“中医的科学性也是不容置疑的,有那么几个人否定中医的科学性,也不足为奇。我们不必天天与他们斗嘴,老百姓不承认他们那种说法。但中医也要与时俱进,西医的检查手段,西医可以用,中医也可以用,用‘拿来主义’的办法,补充中医的不足,中医也是这么发展过来的。传承中医要重视临床,重视经典,要从临床实践去理解老师的经验。”
“百年树人,要发展中医,就必须把中医教育办好,要抓紧抢救老中医学术经验,办学要多样化,许多老中医带徒,办名医传承班,这是很好的传承方法。”“中医理论的现代化,需要中医界同仁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形成理论上的新突破。这种新的突破的重任就落到年轻人的肩上。中医的发展肯定是一代比一代强。”将近一个小时的拜访,我们受益良多,感谢邓老在耄耋之年,还为后辈指点迷津,释疑解惑。
2014 年 5 月 1 日 第 5 期
中 医 学 报
第 29 卷 总第 19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