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动态

护理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护理动态 -> 正文

【人文驿站|第三十四期】《黄帝内经》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发布日期:2025-02-07 浏览次数:



                         引  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典籍丰富,博大精深。沉淀下来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传统,催生了文学、史学、哲学等一系列人文科学。现代护理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更加强调人文精神的运用,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学习典籍中的人文护理,增强护士主动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要关心、爱护和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给予细心照护、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增进护患信任,和谐医患关系,对培育优秀的护理人才、提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请点击播放音频)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

 

【解读】

       黄帝问岐伯说:我养万民、养百官,而征收他们的租税。很怜悯他们不能终尽天年,还接连不断地生病。我想叫他们不服药,也不用砭石,只用细针,刺入肌肤,就能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使气血运行,在经脉中逆来顺往出入会合。

 

【引用

     《黄帝内经》中的短短数语,却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反映了一种社会责任意识。这种责任观念是人文精神的基石,为后续医者对患者的关怀理念奠定了社会价值基础。医者将患者视为有血有肉、正在遭受苦难的个体,激发拯救苍生的使命感,是人文关怀在医学实践中最直接的情感驱动。而以微针通其经脉,则告知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应当选择更温和、精准的方式疗愈疾病,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这也是一种在医疗技术选择上的人文考量。


点评

     《黄帝内经》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在社会治理与医学发展等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时刻提醒着我们,当代医护工作者要将个体对医疗技术的探索与改进视为对整个社会和后世子孙的馈赠,超越个人名利追求,着眼于人类整体健康事业的长远发展,以保障医学知识传承中的人文关怀延续性,使每一代医护工作者都能在前人的智慧基础上,秉持着尊重生命、关怀患者的理念不断进步,为人类健康福祉不断努力。


东风路院区:郑州市东风路6号 

迎宾路院区:郑州市迎宾路40号(迎宾路与花园路口向西)

21世纪门诊部:郑州市花园北路55号附1号(76中学南侧)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豫ICP备06016822号 豫卫网审【2012】第30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