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动态

工作室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室动态 -> 正文

读书心得

发布日期:2025-01-16 浏览次数:

学习“桂枝汤”之心得

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  常学辉

《伤寒论》中有很多与桂枝汤相关的的条目,陈述了许多桂枝汤的功用,例如调阴阳,和营卫,治疗太阳中风等等。统观全文,关于桂枝汤证做一个概括的话那就是,无论中风、伤寒还是杂病,只要审系“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主要是在说明疾病的病位,太阳主管人身的最外一层皮肤肌腠,又主管从头到脚的太阳经脉,以及与太阳经脉相连的脏腑器官,这就是太阳的管辖区域,在这区域内正常功能出现紊乱就产生太阳病。纵观疾病的发展过程,有两种受病途径会造成太阳管辖区的疾病。一是表直接受病,因为太阳主管人体的最外一层,疾病最易从皮毛侵袭,因此发病第一步就会呈现出太阳病。二是里病外达,里病的气机向外发展时,若进入到皮毛腠理和太阳经脉也会引起像太阳病的症状,这就是通常说的具有太阳证的杂病。

太阳病根据症候表现特点的归类分为三种,伤寒、中风和温病。人受病后恶寒怕冷,就像冬天因天气寒冷而怕冷一样,所以把造成这种恶寒症状的邪气命名为寒邪,寒气又主郁闭因而闭塞毛窍不出汗。这种以恶寒和无汗为特点的太阳病叫太阳伤寒,太阳管辖区域被寒邪所伤的意思。另外,太阳病有发热,汗出,恶风为主的一组病证。发热属于阳,但有汗出说明阳气没有郁闭反而在涣散,随气机涣散而来的是阳气的不足,因此一旦有风夺走皮表热量就会怕冷,以上致病特点与自然界的风的性质相似所以称为风邪造病。出汗导致的表皮怕冷,得病的地方不在肤表而是引起出汗的表皮内部的腠理,所以把这种得病形式叫“中”,邪气的特性又属于风,统称中风。太阳的皮毛腠理被风邪射中,直接引起内部腠理的功能异常之意。

太阳病还有一种类型叫做温病。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以前藏于内的寒邪逢迎气机上升时达于外,主“收引”的寒邪,因受到从里到表外发的气机影响,停滞的性质转变为“炎上”特性热邪,外发于太阳管辖区域,就形成了发热为主而不恶寒的太阳病。它的形成像杂病一样是以前疾病影响到太阳,与从表开始受病的太阳伤寒和中风不同。又因温病无恶寒或恶风,与桂枝汤证好鉴别,在这里不再详论温病原理。总之,太阳病要么是伤寒和中风那样邪气从人体的外部发病,要么是里病的转化到了太阳的部位,表现出的症状不离皮毛、腠理、太阳经脉以及经脉相连的脏器。

“头痛”,太阳经脉行经头部,各种邪气的干扰造成经气运行不利,因此导致了经脉所行部位的疼痛。桂枝汤主治肌腠疾病,腠理是人的外层,里外关系相应上下关系,外和上属于阳,里和下属于阴,因此主治太阳外证的桂枝汤善于改善上部症状,头在上足在下,自然治疗头痛是桂枝汤主要功用。

“发热,汗出,恶风”在前面讲到太阳中风证时提到过部分机理,太阳中风证属于邪实的情况,因为阳风扰于肌腠,腠理气化加快就会发热,风行涣散肌腠供应皮毛的热量不能久留,因此毛窍不能固所以汗出。因于邪,肌肤之阳热消耗加快,加之遇外风皮肤热量夺之更甚,气消散多而补充少故现恶风症状。另外桂枝汤证也治疗肌腠虚造成的腠理阴阳失调证,“阴虚则阳盛”故腠理的热自发,还有阳气也弱不能“卫外而为固”故汗自出。汗、热皆出加重虚证,虚则不能温养,因此更加恶风怕冷。可见桂枝汤是无论虚实,只要病在太阳肌腠,都能调和其阴阳,见虚则补之,见实则泻之。这就是桂枝汤证的总的机理。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味辛性温发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入肌腠一定是腠理空虚,“形不足者,补之以味”,辛味入肺,肺又主皮毛,因此桂枝能引精气入肌腠。药用桂枝取用植物的枝条,枝条中蕴藏着生机,具有向上、向外伸展的趋势,另外桂枝还要“去皮”,皮是有固摄作用的

白芍,味酸苦,气平微寒,可升可降,在桂枝汤中与桂枝相比,白芍主收敛。芍药入药的部位在植物的根部,根是植物由土壤中吸收的营养汇聚的最多的部位,所以收敛功能最强。味酸入肝脾两经,此二经虽属阴经主藏,但都以疏泄和输布功能为辅,都能藏中有升,因此有芍药一味,既能填精于肌腠,又不妨碍腠理的正常发泄。

芍药和桂枝两味药,一个主发散一个主收敛。白芍酸属东方,东方敛藏精气的目的是为了生发正气。桂枝辛属西方,西方发散的目的是为了凝聚,凝聚正气,发散邪气。可见每味药里也都有散和敛的功能,桂枝也不是纯散不敛,芍药也不是纯敛不散。白芍收敛是为了生发,输送更多经气给腠理和皮毛,桂枝发散是为了收敛,消散腠理的邪气,凝炼浮越的阳气。生中有敛,敛中有生,这就是调和阴阳的原则。

芍药和桂枝两味药,一个主发散一个主收敛。白芍酸属东方,东方敛藏精气的目的是为了生发正气。桂枝辛属西方,西方发散的目的是为了凝聚,凝聚正气,发散邪气。可见每味药里也都有散和敛的功能,桂枝也不是纯散不敛,芍药也不是纯敛不散。白芍收敛是为了生发,输送更多经气给腠理和皮毛,桂枝发散是为了收敛,消散腠理的邪气,凝炼浮越的阳气。生中有敛,敛中有生,这就是调和阴阳的原则。

甘草、生姜、大枣三味药是来调帮助调和桂枝和芍药。这三味均属中央,桂枝白芍是一东一西。其实均属中央中也分偏上和偏下,姜在下是根茎,枣在上是果实。在上属阳,但因为是果实也具有凝聚的作用主收敛。在下属阴,根能凝聚,茎却能发芽主生发。大枣、生姜在中土一个在上一个在下配合桂枝、芍药一上一下一东一西。甘草则益其脾气,帮助腠理调和阴阳。腠理属于肌肉,而肌肉又由脾所主,益脾就等于是固其腠理之根本,精气充实则虚实之病皆消。

可以说桂枝汤的组方是极其严密的,没有任何一个药物作用是重复的,而且一味药尽可能地发挥多重功效,如桂枝既能向外输送正气也能驱赶邪气,芍药既能把脾中精气散入腠理又能收敛防止肌腠过度气化等等。药物与证候的完全相应原则和用药最精良化原则是经方的组方原则,这就是经方效用千年不衰的关键所在。



东风路院区:0371-60908760(急诊)、60908747(挂号室) 、60908829(医保)、60908781(院办)

迎宾路院区:0371-55095256(急诊)、 55095158/55095258(咨询电话)

21世纪门诊部:0371-65352682(挂号室)、 65352650(办公室)、65352695(内科)

东风路院区:郑州市东风路6号

迎宾路院区:郑州市迎宾路40号(迎宾路与花园路口向西)

21世纪门诊部:郑州市花园北路55号附1号(76中学南侧)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豫ICP备06016822号 豫卫网审【2012】第30号